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一)、題解: 以「記」為名之文的文體,在本質上必屬「記敘文」。但是一篇好的記敘文必然參雜其他文體,前人謂之「破體」,或抒情,或議論─除非他是「意在言外」的寓言。所以,其「文體」及所用「手法」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開頭寫快哉亭周圍的壯闊景色、命名的意義和玩賞之樂,接引出歷史上三國赤壁和楚懷王“披襟擋風”的故事,又以張夢得雖遭貶官而“蓬戶瓮牖無所不快”發議論,贊揚了他“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快”的曠達樂觀和倔強的情懷。 人生因逆境才能找到生命的出口,因磨鍊才能激發生命的光熱,許多偉大的文學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蘇軾的「赤壁賦」,皆是在生命最困頓時候的作品,可是文學家們卻不因此頹廢消沉放棄理想,反而以山水療傷,藉寫作抒志,等待生命轉折之時,就像毛毛蟲即將從蛹蛻變為蝴蠂一樣,而這段生命沉潛的過程,不但成為個人彌足珍貴的經歷,也為文學留下了最好的紀念品,更成為後代讀者最佳的借鏡。 出處 本文選自《欒城集》。 體裁 雜記類的古文。記敘文,亦可入論說文。 篇旨 蘇轍寫此記,對蘇軾命名之旨,深有體會。文章遂圍繞「快哉」二字著墨,展開聯想,冶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表面上在寫張夢得,實際上卻是借題發揮,寓有勸諭之意。 本事 宋神宗元豐年間,張夢得貶官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築亭於住宅之側,作為公餘休憩之所。時蘇軾適因「烏臺詩」案獲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轍也被謫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蘇軾以此亭能覽江山之勝,因取名「快哉」,蘇轍為之作記。凡人遭謫貶,均不免有抑鬱不平之氣,張夢得自亦難免。 品評 文筆雄放中有風趣,句法整齊中有變化。讀之,令人心胸曠達,寵辱皆忘。 (二)、作者: 字號 蘇轍,字子由,自號穎濱遺老。 籍貫 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 生卒 生於仁宗寶元二年(西元一○三九年),卒於徽宗政和二年(西元一一一二年),年七十四。 生平 1. 轍為蘇洵之子,蘇軾之弟。年十九,與兄軾同登進士弟。 2..神宗熙寧二年(西元一○六九年),以反對新法與王安石不合,出為合河南(今河南省洛陽縣)推官。 3.哲宗元祐元年(西元一○八六年),入京為司諫,累官至門下侍郎。 4.徽宗時,歸隱許州(今河南省許昌縣),築室穎水之濱,自號穎濱遺老。 風格 1.轍性沈靜,資稟敦厚,加以父、兄之薰陶,發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為人。 2.並長於各類文體,以策論最為出色。其記遊之作,寫景狀物亦極為精妙。 評論 蘇軾書子由超然臺賦後云:「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信為知言。 著作 欒城集、欒城後集、欒城三集等書。 (三)課文鑑賞: 主旨:「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正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觀賞江流勝景,並說明「快哉亭」得名的緣起。先敘江流之盛大,再點明亭之所在、築亭之人、名亭之人。揭出「謫居」二字,引起後文之議論。「以覽觀江流之勝」則為承上啟下之語。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湧,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此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見之景物,真足以暢快人心,再敘憑弔附近往古歷史之風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名之曰「快哉亭」,誠有其道理。此段先寫近景-水流之情形,再寫遠景-岡陵之情狀,說明「快哉」之理由;而後就地取材,憑弔古人,追尋往古之歷史遺跡、英雄人物,而使人墮入歷史洪流不勝神往之遐思中,而此亦為以「快哉」名亭的原因之一。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木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後”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懮,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第三段:借宋玉與楚襄王的對話說明是憂是喜,端視吾人內在心靈的感受,與外在的環境沒有關係。此段借宋玉與楚襄王對「風」之不同的看法,作為下段抒發議論之過渡。「快哉此風」又明點題目「快哉」二字。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瓮牖無白雲,窮耳目之勝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第四段:盛讚張夢得能不以物傷性,雖在貶謫中,亦能從其中領悟出「快哉」來。更何況此亭所見之風景,更足以使人不亦快哉!此段讚美張夢得能不以物傷性,築亭以尋樂,面對江流勝景,自可樂在其中。其後再以反筆言之,人若心事重重,即使有再好之山林美景,心中亦絕無快樂可言。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邵蘇轍記。 總評: 1.藉景抒情 本文在前二段景物描寫方面,結合了自然景物與歷史聯想,使平面的山水有 了人文的生命,不僅文字精鍊明快,長江壯闊的氣勢、快哉亭上寬闊的視野皆躍 然紙上;再加上歷史典故的點綴,使得快哉亭之「快」視覺之美,還加上了想像 的快樂,作者「因景起興」的技巧,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2.情景交融 本文三、四段偏重於作者對「境由心生」的闡發,因此真要品嚐美景,須從 不役於物敞開內在心靈開始。文末抒寫張君處於困窘中仍能欣賞清風明月,雖有 些說理意味,但秀麗的筆觸卻寫出了文人生命與山水合一的境界。 修辭: 1.「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是什麼修辭? (錯綜) 2.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排比兼對偶) 3.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反諷) |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