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高中 文化教材第二冊
 



高中 文化教材第二冊
論孟選讀上冊第五課(論孝)、第六課(論道德修養)、第七課(論士與君子)
一、單一選擇題(計十二題):
1. ( )「事父母,幾諫。」意謂 (A)以譏刺的言語勸諫父母 (B)幾乎沒有人敢直接勸諫父母 (C)以正直的態度勸諫父母者無幾 (D)以委婉的言語和態度勸諫父母。
2.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近於 (A)時然後言 (B)言未及之而言 (C)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D)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 ( )司法辦案人員在偵察過程中對涉案人進行測謊,此舉正合於下列何者的旨趣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C)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 (D)以約失之者,鮮矣。
4. ( )下列文句不屬於倒裝句法的選項是 (A)「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B)《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C)父母唯其疾之憂 (D)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5. ( )「事父母,幾諫。」「幾」字的意義是 (A)輕微、委婉 (B)稀少 (C)屢次 (D)差不多。
6. (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接近哪類交友 (A)友善柔 (B)友直 (C)友諒 (D)友多聞。
7.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可與下列哪章節相闡發 (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B)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C)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D)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8. ( )下列各小段文句,其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放於利而行,多怨。」放棄團體利益而行事,將會多招怨尤 (B)「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其人大言不慚,我替他感到難過 (C)「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言如驕矜而鄙吝,雖才如周公亦不足取也 (D)「言不及義,好行小慧。」不談正經事,卻喜歡略施小恩。
9. (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孔子此語,與下列哪一段話之意義相通貫 (A)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B)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C)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D)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10. (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意謂 (A)能親近值得親近的人,這個人也可尊敬 (B)因為不遺其親,此舉值得尊敬 (C)因為能親其親,實為仁者 (D)親其所當親,可為宗族之長。
11. (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意同於 (A)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B)責人詳,待己廉 (C)待人嚴,律己寬 (D)存心忠厚,不敢重責他人。
12. (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其義與下列何者最切合 (A)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以約失之者,鮮矣 (C)子不語:怪、力、亂、神 (D)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二、閱讀測驗(計一題):
1.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史記.孔子世家贊》)
( )(1)本文的主旨為 (A)考證車服禮器與習禮之事 (B)肯定孔子整理六藝的功績 (C)景仰孔子聖德之高峻 (D)說明孔子為至聖先師之因。
(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比喻聖賢人格的崇高偉大 (B)謂高山可以仰望,大道可供遵循 (C)行:上指德行,下指行列 (D)止:皆為語助詞,無義。
(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用法同於 (A)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B)反「景」入深林 (C)春和「景」明 (D)「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 )(4)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一節屬於記敘經歷 (B)「折中」於夫子:意謂作為取決之標準 (C)司馬遷對於孔子懷有景仰心情 (D)「余低回留之」意謂我瞻仰而惋惜。
( )(5)孔子並不是諸侯,但《史記》卻將孔子列入〈世家〉,是因為 (A)孔子曾仕魯為司寇 (B)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C)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D)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三、多重選擇題(計六題):
1. (    )關於孔子論孝,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B)養之外,尤須注意敬 (C)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D)「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已足以為孝 (E)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2. (    )下列哪幾句是有關孝順父母的道理 (A)父母唯其疾之憂 (B)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C)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D)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E)事父母,幾諫。
3. (    )有關孔子論君子與小人之區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B)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E)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 (    )關於孔子論君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文質彬彬 (B)易說而難事 (C)說之雖不以道,亦說也 (D)泰而不驕 (E)不憂不懼。
5. (    )關於孔子論孝,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孟武伯問孝,孔子答以「父母唯其疾之憂」,意謂父母擔憂子女過於憤世嫉俗 (B)奉養父母,不同於養犬馬,在於孝養父母能敬 (C)孔子答子夏問孝,言「有事,弟子服其勞」,乃教人以事師之心事父母 (D)孔子答弟子問孝,答案不同,正是「因材施教」 (E)孔子認為父母有過,子女應直諫。
6. (    )下列何者為孔子心目中君子之美德 (A)泰而不驕 (B)矜而不爭 (C)同而不和 (D)貞而不諒 (E)坦蕩蕩。

四、題組(計一題):
1. 下列短文有四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從《論語》中的章句,我們可以發現孔子對於教學係著眼於學生必須具備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應培養推理能力。例如,他就說過:「」且他教誨人時,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認為受教者不論他是什麼樣的出身,都該獎勵他上進,而不該追究他以往的行為,他說:「」
  在家庭倫理方面,孔子重視孝道,他認為孝道的表現,除了物質的奉養外,尤須有誠敬之心,他說:「」當子女發現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時,孔子認為子女應有的作為是:「」
參考選項:
(A)有教無類。
(B)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C)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D)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E)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F)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G)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H)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1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8年6月30日(星期二)11點18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