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序 翻譯 臺灣原本是沒有完整的史書。荷蘭人開闢臺灣,鄭氏父子創建它,清朝經營它,開發各種物資,建立各種制度,因此建立了我們臺灣宏大的基業,到現在已經三百多年了。可是舊有的志書內容有誤,文詞不明暢優美,它們所記載的,只屬於清朝一代的史事;荷蘭人及鄭氏父子的事蹟,卻缺漏而沒有記載,竟然以島夷和海盜來看待他們。唉!這不是舊史作者的過失嗎?況且臺灣府志是在乾隆二十九年重修,臺灣、鳳山、彰化、淡水各縣志廳志,雖然曾經繼續編修,卻只局限於一個小地方,與臺灣全局沒有關係,而且這些志書又太陳舊了。如果想要用這兩三部陳舊的志書來了解臺灣的大勢,就好像用竹管觀看天空,用葫蘆瓢測量海水,那麼所受到的限制也就很大了。 臺灣本來是海上的荒島罷了!先民們辛苦地乘著柴車,穿著破衣,來開闢山林,到現在我們還仰賴著先人這種創業的精神。但是從海運開通以來,西方勢力滲入東方,時勢所趨,無法阻止。因此發生了英人的戰役,美船的戰役,法軍的戰役,外交紛爭與戰爭禍害,接連逼迫而來,但舊有志書都來不及記載。民間英雄們,先後奮勇起事,像朱一貴、林爽文以後,時常引發戰爭,血流全臺,他們以滅清復明為藉口,可是舊有的志書也沒有詳盡的記載。接著有建省的建議,開發山地,安撫原住民,劃分行政區域,增設官吏,釐訂田地界域,籌劃軍事防務,興辦各種農業,獎勵教育,這些主要的一舉辦,其餘各門各類的也就都隨著展開,一切事業都振興起來,而臺灣的景象煥然一新了。(可是舊有的志書更來不及記載) 歷史,是民族精神的所在,也是人類行事的借鏡。世代的興盛與衰微,風俗的文明與野蠻,政治的得當與誤失,物產的充實與空乏,都保存在這裡。所以凡是有文化的國家,沒有不重視它的歷史的。古人曾說:「縱然國家淪亡,但歷史絕不容消滅。」因此,燕相曲解郢人的書信,這事蹟尚且加以保存下來;晉國史書乘和楚國史書檮杌,內容更是大多可以採信。這樣說來,那麼臺灣沒有像樣的史書,難道不是臺灣人感到悲痛的事嗎? 但修史本來就是艱難的,修臺灣史更加困難,在今日才來編修又特別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史料殘缺不全,蒐集網羅不容易;資料中文字脫漏,可疑可信的相互參雜;這是想從典籍史料來取證的困難。閱歷豐富、熟悉掌故的耆老紛紛逝世,沒有可以商量詢問的;民間街頭的傳說,事情大多不確實,這是想向熟悉掌故的耆老查問的困難。加上割讓給日本時,戰事紛亂迫促,官署中的檔案都散失了;而私人保存的資料也大半被燒毀了,那麼想要取用國家珍藏的書籍,在亂世中完成著書立說的功業,卻有辦不到的。可是現在趕快去做還不是很難,如再經過十年二十年以後才去編修,那將真正難以下筆了。如此,臺灣三百年來的歷史,將無法明白告訴後人,這又難道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罪過嗎? 我連橫不聰敏,但是我明白地向神明禱告,發誓要努力著述,戒慎恐懼,不敢稍有安逸懈怠。於是在十年之間,寫成臺灣通史。分為紀四篇、志二十四篇、傳六十篇,共八十八篇,另外附有圖表。從隋朝開始,寫到割讓,不論在空間或時間上,大小史事都沒有遺漏,而臺灣的文獻都保存在這部書裡了。 深思我們的祖先渡過大海,進入荒遠偏僻的地方,來開拓墾殖這塊土地,從事給子孫可以永久在此安居的大業,他們的功勞真是偉大啊!追念祖先恩澤,顧念前途,好像要徒步渡過深水,更加感到戒懼惕勵。唉!想一想呀!所有我賢能的志士們,和我的親朋好友,大家要做到仁愛和孝順,本著正義,勇敢地奉行公事,來發揚民族性;這就是不才寫這部史書的目標啊!這波濤騰湧的海洋,美麗迷人的寶島,實在是我們先王先民的偉大使命所依託的地方。 |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