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斜照,海水正藍,壅塞的人群挨著身地不斷從旁而過,我卻漫步於這台北最古老的港灣老街,雖然並非徜徉於紐約的曼哈頓或巴黎的塞納河畔,這淡水的徐徐晚風,根孕育而出的魚酥、蝦酥,也總是讓人感到是如此地無窮回味。 然而,探尋再久,我仍然遍尋不到那記憶中八里坌社與石滬尾人的渺渺身影,這歷史的記憶只能在嘴角的烤魷魚餘香上慢慢回味。走向假日總是擁擠的捷運站口,揮揮手!告別了這台北最具歷史價值的老街與港口,如尋幽探訪完的騷人閒士,準備歸返那車喧馬囂、五花十色的台北都城。 坐上捷運,窗外是一望無盡的關渡平原,看著河畔竹圍輕柔地搖曳擺盪,似乎在回應著我的道別,遠處騎著鐵馬的年輕人彷彿也在對我say goodbye。 想像這五千年前,台北湖從關渡掘岸而出的驚心動魄,不但孕育出眼前的廣闊平原,也開啟了台北盆地數千年的歷史繁華。 穿越關渡狹門,迎接我們的是在此毅力千年的大屯、觀音雙脈,像是兩座門神,守護著台北都城的悠悠黎明。過了關渡,北投、芝蘭的溫泉暖流,輕輕地將我身上那股淡海涼意徹底卸去,耳旁似乎也響起街上那「那卡西」走唱歌聲與我們古龍大俠痛飲乾杯的陣陣餘音,彷彿在賤別石牌軟橋的悄悄離去,是否帶點兔死狐悲的無盡傷感呢。 沿著淡水捷運線而去,是過了以前的芝山岩呢,還是穿越了現在的百貨金三角,劍潭旁再也不見立於潭水兩畔的茄苳老樹,取而代之的是車水馬龍的士林市集,一群群的人潮,一排排的店家,早已掩沒了潭中荷蘭劍的淡淡夜光,那頭的陽明草山更傳來陳老師的一曲陽明春曉,襯著笛聲,想起當年學生時代,趁興來塊震撼的超大雞排或大餅包小餅,吃完覺得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塊」朵頤,這是十八與近三十的不同嗎,總覺得這記憶似乎有點兒那樣遙遠。 過了圓山仔,捷運的車廂慢慢地划進了民權西的大龍峒小站,遙望相對的是東邊裊裊升起的行天宮關帝香火。這時我才驚覺這條淡水捷運線旁,怎麼多了條綿長支流,筆直地朝向台北橋下流去,問了身旁的乘客,才恍然而知,這是通往三重埔、河上洲的捷運新線,讓那頭的城民可以更加貼近這個繁華偉大的城市。 不只蘆洲線,另外一條更重要的新莊支線也即將開通,展現這條捷運河系的無所不在,讓這股現代化洪流席捲整個台北都城。 記得家裡長輩們經常提到,幾百年前,淡水河的中上流尚未淤塞,水深可讓大船直入台北內地,當時的新莊稱為新庄,有台北內港之美譽,是八里坌外北部最繁華的河港,然而因淡水河嚴重淤塞的緣故,船隻再也無法沿此入城,新庄的繁華徹底凋零殆盡,當時的榮景再也無法復見。 淡水河已死,內港也已滅,使得這條大河深深地虧欠了這座昔日的內港大城,不只於此,西門旁的艋舺市集,或是更晚的大稻埕東街,紛紛地跟著淡水流域堵塞而漸漸沒落。 而今,眼望著這條比淡水河系更壯觀也更加綿密的捷運大渠,即將開往這往日的內港重都,是否意味這條新淡水河系的快速崛起呢。 以往,台北古城內各地的繁華興衰是建立於淡水流域上聚落商社的聚集,是古代北台灣繁榮的象徵,但因環境條件的改變,人與事的滄海桑田,現代的台北城,再也不見河邊碼頭的車來人往,興盛的都會是建立在現代化的文明圖騰之上,也就是建立於這條廣佈綿延、便捷快速的台北大眾捷運系統,他豎立起層層大樓、熱鬧商圈,甚至帶動了經濟發展、生活水平以及驚人的台北房價。 當初因淡水河淤塞而沒落的西門萬華、新莊都會,都在這條大眾捷運洪流的灌溉下,重新「 活」 了起來!不止於此,木柵、板南、內湖等線的陸續開通,活化了台北許多的舊有地域,如南港仔庄、內湖庄、文山郡、枋橋、古亭村、俔尾等,如今都是顯赫今時此地的黃金區域,撐起了台北的現代風貌以及首都格局,甚至讓流域不及的迪化市場以及延平北路上一排又一排的老舊社區,都感到垂涎不以,期盼捷運的觸角能夠一探這個逐漸逝去的台北舊街,能夠與相鄰的忠孝東路一較長短,畢竟以前在大稻埕興盛時,東區不過只是一塊塊的闊葉林沼澤,怎叫這個往日的商業重鎮能夠釋懷呢。 雖然也有許多現代人對於文明洪流如排山倒海般的不斷沖擊感到焦慮與不安,緬懷在以往的淳樸社會,甚至抱怨於繁華與便利破壞綠地、提高房價,嚴重影響了都市人們的生活品質。然而快速資訊化的現代以及先進的交通設施,不也拉近了我們這些處於都市叢林內的都會居民,一個更加便捷、迅速走向戶外,接近自然的便利管道嗎。 文明的蛻變是需要具備人性化及感性的不斷潤色,捷運也可以擁有他的藝術美感,能夠帶著你的腳步,踏向那浪漫的淡水老街;帶著你的情人,趁著夕陽黃昏,走過屬於兩人的碧潭吊橋,或者踏著雙人的腳踏水船,漫遊於新店溪游;更可以來趟烏來或北投的溫泉之旅,好好地放鬆你的身心靈,讓你我不再困守於都市的沉重枷鎖,開放胸襟,包容這個聞名的現代流域。 經過台北車站轉乘,繼續沿著南勢角線往下乘去,找了個位,舒服地靠著背,就隨著捷運的支流,緩緩帶我悠閒地飄向回家的路上。 船過中正碼頭時,彷彿耳內又傳來岸上國家絲竹樂廳奏出的晚安夜曲。而這時,我的思緒飄向數年之後的將來,期盼幾年後的某天,可以搭乘這偉大的文明流域系統,帶著我們全家人,徹徹底底地看遍這台北古城的點點足跡,再次見證這個新淡水流域的動人記憶,共享他所搖籃出的這場新台北的歷史回憶。
回 · 書香園地 藝文專區 這一篇文章封面 |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