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4/28 00:17 張舒涵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為強化視障生的定向行動能力,台北市啟明學校老師率領一群視障生,走過台灣捷運站最長的樓梯、到淡水搭渡輪,前往機場聆聽飛機起飛的聲響,更製作教材,幫助孩子熟悉都市交通網絡,勇敢「出走」;另一位國北教大實小老師,觀察自閉症學童的學習狀況,撰寫了12篇故事,成功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 台北市教育局27日舉辦「特殊教育優良教材頒獎典禮」表揚特教老師結合理論與實務,把教學創意帶入教材設計。 逛捷運辨聲音 獲得優等的教材「捷運趴趴走」是台北市啟明學校幼稚部李靜雯、陳盈臻兩位老師設計給視障學生的教材。 提到教材發想,李靜雯表示,透過對交通工具的了解,強化定向行動能力,對視障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功課;因此老師時常透過戶外活動,率領8名視障生前往捷運站買票、他們走過忠孝復興站台灣最長的手扶梯、南港站的公共藝術、走上關渡大橋;時而帶孩子坐在公車站牌旁,分辨公車、汽車的聲音,時而到機場體驗飛機起飛聲音。 李靜雯觀察發現,由於捷運裡充滿有趣的廣播聲、鈴聲、刷卡聲,讓這群視障小朋友感到新鮮不已,因此經學生票選,決定以「捷運」做為教案;教材中融入觸覺、聽覺得雙軌式教具,教導學生如何購票及乘車禮儀製等,甚至製做成點字捷運路線圖,努力將生活的需求融入教材,幫助同學更能勇敢踏出戶外。 念故事學包容 為了幫助自閉症學童克服人際問題,北教大實小特教班老師潘彥蓉製作教材「和大家做朋友──我的社會性故事」,獲得優等肯定。 潘彥蓉觀察到,班上一位輕度自閉症患者,雖然具備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對生活細節強烈要求整齊與規律,甚至連椅子、吸管顏色不合他的心意,也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成為同學排擠對象。 為讓這名學生適應一般生活,潘彥蓉重新擬定班級常規、訂定學校及家中增強制度、佈置教室情境等策略,她引用「社會性故事」理論,針對這名學生需改善的狀況,一年來陸續撰寫了12篇「我的社會性故事」,她趁著小組教學時間,引導學生念故事,透過故事內容潛移默化,修正同學的不當行為與態度。 雖然這名學生已升上高年級,從潘彥蓉的班上離開,但她欣慰地說,這名孩子從堅持要使用某色吸管、否則立即在地上放聲哭鬧,現在已會面露笑容說:「每個顏色都很漂亮!」她希望這些教案,能推廣做為特殊教材,幫助更多特殊學生學習如何包容與尊重。 回 · 有愛無愛 視障報導 這一篇文章封面 |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