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汶川變形 山路位移五十米 河寬五倍(中時)
 



汶川變形 山路位移五十米 河寬五倍
更新日期:2008/05/20 04:32 楊淑芬、胡欣男綜合報導
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二號繼續拍攝四川地震災情,五月十六日在天候稍有雲霧情況下,拍到災區汶川縣城房屋嚴重倒塌、山崩土石流阻塞道路、水利設施受損災情。經比對一年前照片發現,地震過後山區道路嚴重位移五十多公尺。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主任劉說安、成大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劉正千兩人針對北川縣堰塞湖形成各有解釋。劉說安指出,從衛星空照立體模擬圖得知,地震後,河寬擴增五倍,水位升高廿五公尺,導致一個村落幾乎被淹沒。若持續降雨,天然壩潰決,恐造成下游災民二度傷害,將不亞於地震損傷。劉正千則說,以二○○六年十一月三日衛星圖片比對,汶川影像雖沒有北川縣形成多處堰塞湖狀況,但可看出地表變動更巨大。


一年多前,汶川縣城右上方橘色建築物形狀完好,災後許多建築物受嚴重破壞,傾塌成瓦礫;比對兩張照片,以橋樑為中心,山區彎曲道路位移約五十公尺左右,地貌改變極大。


還有汶川縣南新鎮的水庫,圖中顯示橋的線性受到破壞,水利設施原貌也變,從比例尺顯示約有二百公尺長的破壞。雖從衛星圖看不出壩體結構是否受損,但外觀確實有很大改變。 劉說安表示,以北川漩坪地區堰塞湖為例,根據福衛二號二年前影像,當地風景秀麗,清楚可見橫跨北川上游支流橋粱、河階地與道路。當時河寬一○二公尺、水位約六七七公尺。


但地震發生二天後,因下游五.六公里處山崩,形成天然壩堵塞河流,河流水位上升十公尺。之後因天候不佳降雨,情況日益嚴重,水位急速升高至七○二公尺,前後上升廿五公尺;河寬則擴充至五二○公尺,整整五倍漲幅,導致上方小聚落消失無蹤。


中大應用地質研究所助理教授董家鈞指出,根據歷史文獻,接近百分之七十堰塞湖,形成後一個月將潰決,緊急應變刻不容緩。


董家鈞說,根據福衛二號十八日影像,北川漩坪地區堰塞湖尚未發生溢流,何時會溢流,與壩高、上游地形以及降雨量大小都有關。若能於溢流發生前,人工開挖臨時溢洪渠道,能降低潰壩機率。





本文張貼者:賴本軒〔張貼時間:民國97年5月20日(星期二)12點34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