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翰林第五冊第十三課
 



高中國文科翰林第五冊第十三課
一、單一選擇題(計十八題):
1.免答。
2. ( )依據黃宗羲的看法,「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為 (A)許由、務光 (B)堯、舜 (C)禹 (D)武王。
3. ( )「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此語之意,是指不便於誰的言論 (A)武王 (B)孟子 (C)周公 (D)孔子。
4.免答
5. ( )「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此文句,應是化用自《孟子》的哪一句話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B)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 (C)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D)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6. ( )下列各選項「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其「逐」利之情/輕薄桃花「逐」水流 (B)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薄暮「畢」集 (C)我固為子孫「創」業也/身被數十「創」 (D)我「固」為子孫創業也/與其不遜也,寧「固」。
7.免答8. ( )下列「 」中的「之」字,何者當代名詞使用 (A)不以一己「之」利為利 (B)其既得「之」也 (C)屠毒天下「之」肝腦 (D)禁人「之」窺伺者。
9.免答 ( )依據黃宗羲的看法,「古之人君,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為 (A)許由、務光 (B)堯、舜 (C)禹 (D)武王。
10. 免答
11. ( )〈原君〉一文中有多處名詞轉品作動詞的文句,下列何者即是 (A)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B)「量」而不欲入者 (C)「名」之為獨夫 (D)以「博」我一人之產業。
12. ( )下列各選項「 」中的詞語,解釋錯誤者為 (A)「廢然摧沮」:灰心喪志,挫折沮喪 (B)「攝緘縢固扃鐍」:意謂用繩索捆緊,用門閂、鑰匙鎖牢。喻帝王嚴密地固守君位,以免被人竊奪 (C)「曠後世而不聞」:指後代再也聽不到許由、務光那樣的人了 (D)「絕塵」:厭棄塵世,飄然離眾的隱者。
13. ( )歷史上哪位帝王說過:「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帝王家!」 (A)南朝宋順帝 (B)南朝齊高帝 (C)南朝梁武帝 (D)南朝陳後主。
14. ( )「是故明□為君之職分,□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缺空處的虛字,依序應填入 (A)其/則/矣 (B)於/且/歟 (C)乎/則/也 (D)于/而/焉。
15. ( )〈原君〉一文中,帝王「攝緘縢,固扃鐍」的目的為何 (A)純粹只為子孫著想,怕帝位被他姓者奪取 (B)嚴密防護好自己的帝位,深怕他人窺伺奪取之 (C)為了服務百姓,非得努力維護帝位 (D)既然沒有更好的人選,只好自己努力維護之。
16. ( )下列各選項的詞語,解釋錯誤者為 (A)窺伺:指暗中意圖奪取君位 (B)規規焉:循規蹈矩的樣子 (C)兆人萬姓:指為數眾多的人民 (D)腐鼠:腐爛的死鼠,比喻極為卑賤、毫無價值的東西。
17. ( )下列各選項的詞語,解釋錯誤者為 (A)小儒:地位卑下的儒者 (B)獨夫:一夫,即眾叛親離的國君 (C)設君之道:設立君王的道理 (D)曾不慘然:竟然沒有悲悽同情的心。
18. ( )「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其意何在 (A)後之君王皆擁護家天下制度,厭棄孟子之言,都是小儒曲解君臣之義而造成 (B)後代君王頂著如父如天的帝位,要求小儒必須加以粉飾,以維護家天下制度 (C)後世之君曲解孟子之言,以為家天下是自古皆然 (D)後世之君明知孟子之言,卻為了維護家天下制度而推過給小儒。

二、多重選擇題(計十題):
1.免答
2.免答
3. (    )下列各書,何者是黃宗羲的著作 (A)《明儒學案》 (B)《宋元學案》 (C)《清儒學案》 (D)《明夷待訪錄》 (E)《南雷文定》。
4. (    )清初三大儒所指的是哪幾位 (A)黃宗羲 (B)戴震 (C)王夫之 (D)全祖望 (E)顧炎武。
5. (    )關於《明夷待訪錄》一書的書名源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明夷〉為《易經》卦名,卦象象徵太陽隱沒於大地中,比喻賢才不得施展 (B)明夷與明遺同音,本書寓有明朝遺賢靜待未來明主訪求,以進治平大策之言 (C)夷字暗指清朝,書名寓意明朝方是正統 (D)亦取材自柳永詞〈鶴沖天〉之「明代暫遺賢」一句 (E)明夷又是明白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無也,不承認清朝皇帝之意。
6. (    )關於《明夷待訪錄》一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書為黃宗羲所著 (B)著於明亡抗清運動失敗之後 (C)為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 (D)進而深究中國政治、經濟、田賦、兵制、教育等利弊得失 (E)黃宗羲自許此書為「待明王來訪之經世治國之書」。
7. (    )「屠毒天下之肝腦」一句中,「屠毒」為「屠」及「毒」兩個動詞並列組成之新詞,亦作動詞使用,下列選項何者亦是如此 (A)「敲剝」天下之骨髓 (B)「離散」天下之子女 (C)有不廢然「摧沮」者乎 (D)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 (E)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
8. (    )下列何選項是〈原君〉一文中「家天下」的見解 (A)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B)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 (C)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 (D)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E)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9. (    )「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其中「人情」一詞的詞義,與下列選項中何者相同 (A)當地的風土「人情」 (B)聖王之治,必本於「人情」 (C)「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D)欠你一個「人情」,日後必當奉還 (E)當要懂得「人情」世故。
10. (    )下列何選項是〈原君〉一文中「公天下」的見解 (A)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B)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C)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 (D)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 (E)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三、閱讀測驗(計二題):
1.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雜說〉四)
( )(1)本文的主旨在 (A)闡述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 (B)感慨千里馬難以培育 (C)慨嘆知遇之難 (D)讚揚伯樂之善識馬。
( )(2)「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其實是作者 (A)感慨懷才不遇,盼君拔用 (B)感慨良馬不多見,應多加培育 (C)表達隨遇而安,不求宦達的胸襟 (D)不滿因才學不足,遭致俗人輕賤。
(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是說千里馬不能跑千里,原因不包括 (A)食不飽 (B)力不足 (C)才美不外現 (D)天下並無千里馬。
( )(4)有關本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有誤 (A)韓愈有感而發之作 (B)有懷才不遇之心情 (C)才智之士,不易得到識拔培養 (D)以伯樂喻人才,千里馬喻當路者。
2.
  貞觀二年,上謂右僕業封德彝()曰:「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必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對曰:「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所見未有奇才異能。」上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於異代,皆取士於當時。豈得待夢傅月、逢呂尚,然後為政乎?且何代無賢,但患遺而不知耳!」德彝慚赧而退。
(《貞觀政要.論擇官》)
( )(1)「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於異代,皆取士於當時。」針對此一文句,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使人如器」意謂「使用人才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所長」 (B)「使人如器」意同孔子所言「君子不器」 (C)「不借才於異代」是本文主旨 (D)意謂「聖明君王都是在當代選拔人才,用其所長」。
( )(2)本文中唐太宗對封德彝的告誡,正可以說明 (A)君子不器 (B)不患人之不己知,求為可知 (C)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D)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3)「必來命卿舉賢」,「必」之字義同於 (A)天涯若「必」鄰 (B)「必」得腳病 (C)願「必」死者一洒之 (D)君子周而不「必」。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8年12月8日(星期二)7點14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