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科翰林第五冊第三課 一、單一選擇題(計十八題): 1. ( )下列何者非屬錯綜修辭中的抽換詞面 (A)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B)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 (C)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D)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2. (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宛在」的意義為何 (A)表現詩人的猶豫不定 (B)雖未肯定伊人之所在,但多少給人希望 (C)伊人行蹤難尋,予人失望挫敗 (D)確定伊人所在,堅定追求的心志。 3. ( )有關〈蒹葭〉一詩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寫作方法採用「比」 (B)整首詩重疊複沓,但無呆滯之弊 (C)「萋萋」、「采采」形容蒹葭茂盛的樣子 (D)語言質樸,頗富醇味。 4. ( )「三十年前/你從柳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後/我從椰樹梢頭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舒蘭〈鄉色酒〉)上面是一首現代詩,其意旨與下列詩句何者最接近 (A)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B)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C)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5. (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在水中坻」意近於下列何句 (A)在水之涘 (B)在水中沚 (C)在水之湄 (D)在水一方。 6.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意謂 (A)伊人所在之處 (B)隔絕不通 (C)道路曲折難行 (D)思慕之深情。 7. ( )〈蒹葭〉一詩中,三章的重疊複沓,意在表現 (A)等待之漫長 (B)可見不可求的企慕 (C)詩人心中的怨怒 (D)伊人的空靈飄逸。 8. ( )下列詩詞曲所描寫的季節,何者與〈蒹葭〉相同 (A)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B)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C)棠梨樹下鳥呼風,桃李蹊邊白復紅 (D)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9. (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此種處世態度與下列何者相近 (A)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B)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C)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D)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0. (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深思高舉」意謂 (A)求仕途顯達 (B)高馳而不顧 (C)與世推移 (D)危邦不入。 11.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意謂屈原 (A)枕流漱石,絕意仕進 (B)清高絕俗,厭汙棄穢 (C)握瑾懷瑜,以求遇合 (D)韜光養晦,靜待時機。 12.免答 13. ( )下列有關《楚辭》的敘述,何者正確 (A)與《詩經》同為先秦韻文代表,皆列「四庫全書」經部 (B)東漢王逸取屈原、宋玉、賈誼等人之作,合為一集,名曰《楚辭》 (C)朱熹為《楚辭》作注,稱為《楚辭章句》 (D)其體裁由屈原首先創作,開後世漢賦之先河。 14. ( )下列成語說明,何者敘述錯誤 (A)「無忝所生」、「不愧屋漏」皆用來形容不辱父母 (B)「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詰屈聱牙」形容文章深奧不順口 (C)「宵衣旰食」、「枵腹從公」皆指為公務忙碌 (D)「秣馬厲兵」形容戰前做好準備,「投鞭斷流」形容軍容盛大。 15.免答 ( )「聖人不凝滯於物」意謂 (A)聖人不執著於任何事物 (B)聖人不沉迷聲色 (C)聖人做事勇往直前、不遲滯 (D)聖人大行不顧細謹。 16. (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意謂 (A)聖人不受名利羈絆,而能堅持自我 (B)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聖人不可少變其操履 (D)聖人不執著拘泥於任何事物,而能隨著世俗進退應變。 17.免答 ( )下列「 」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三「閭」大夫/一絲一「縷」 (B)「淈」其泥/「崛」起 (C)「歠」其釃/「啜」泣 (D)「餔」其糟/「哺」育。 18. (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放」之字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 (B)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D)沉吟「放」撥插絃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二、閱讀測驗(計一題):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史記.屈原列傳》) ( )(1)從本文看來,屈原非下列何種人才 (A)內政 (B)軍事 (C)外交 (D)諷諫。 ( )(2)指出下列詞語中之非「同義複詞」者 (A)「圖議」國事 (B)「憂愁」幽思 (C)「應對」諸侯 (D)「博聞」彊志。 ( )(3)第二段自「屈平」至「離騷」的正確判斷句是 (A)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C)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D)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 )(4)「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意謂 (A)浮雲蔽白日 (B)胡馬依北風 (C)心似明鏡臺 (D)古來聖賢皆寂寞 (E)斯人獨憔悴。 ( )(5)「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由此看來,〈離騷〉的內容必定有 (A)好色之句 (B)傷痛之句 (C)欣悅之句 (D)達觀之句。 三、多重選擇題(計十題): 1. ( )《詩經》的表現手法:賦、比、興。下列詩篇所運用的作法,何者正確 (A)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興 (B)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比 (C)缾之罄矣,維罍之恥—比 (D)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興 (E)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賦。 2. ( )下列選項,何者運用層遞修辭 (A)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B)知之-->好之-->樂之 (C)親親-->仁民-->愛物 (D)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E)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踰矩。 3. ( )有關「集」部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詩經》:中國詩歌總集,為北方文學代表 (B)《楚辭》:中國辭賦之祖,其中〈離騷〉為六才子書之一 (C)《昭明文選》:南朝昭明太子蕭統編,是中國著名的文學總集 (D)〈古詩十九首〉:作者不知何人,但大多是西漢末期的作品。內容有描寫男女相思離別,感慨生命短促無常。(E)《花間集》:後蜀趙崇祚所編,收溫庭筠、韋莊等晚唐及五代詞家十八人作品。 4. ( )下列各組三句詩文,所敘及的季節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風霜高潔/白露為霜/霜葉紅於二月花 (B)水落而石出/莫笑農家臘酒渾/眾芳搖落獨鮮妍 (C)露冷無聲溼桂花/輕薄桃花逐水流/清明時節雨紛紛 (D)佳木秀而繁陰/黃梅時節家家雨/滿架薔薇一院香 (E)晴日催花暖欲然/臥看牽牛織女星/遍插茱萸少一人。 5. ( )下列有關「楚辭」的敘述,何者正確 (A)所用的語言多為楚國方言,所用的韻為楚聲 (B)西漢劉向校集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人之作品,合為一集,定名為《楚辭》 (C)東漢班固作《楚辭章句》,南宋朱熹作《楚辭集注》 (D)《楚辭》是韻文,故〈漁父〉也是押韻的文章 (E)《楚辭》文字鋪張美化,富浪漫神祕氣息。 6. ( )「水」是一個象形文字,其義廣泛。下列詩句中的水,何者含有「怡情養性」的意思 (A)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 (B)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杜甫〈江亭〉) (C)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貫中《三國演義》) (D)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E)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虞美人〉)。 7.免答 ( )〈蒹葭〉與〈靜女〉之比較 (A)皆為〈秦風〉 (B)均為情詩 (C)前者詩人追求所愛不得,後者男女相悅 (D)前者以蘆葦起興,後者採「比」的作法 (E)前者風格空靈冷寂,後者熱烈溫暖。 8.免答 ( )下列文句中,曾提及漢代以後所稱「五經」中任何經籍的選項是 (A)研味《孝》、《老》,則知文質附乎性情 (B)王者之?熄而《詩》亡,《詩》亡而後《春秋》作 (C)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D)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E)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 9. ( )〈蒹葭〉一詩,何處採用「層遞」的手法 (A)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B)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C)溯洄從之—溯游從之—溯洄從之 (D)溯游從之—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E)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10. ( )根據下列的描述,判斷其所指稱的「物」,何者正確 (A)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雁 (B)頻學喚人緣性慧,偏能識主為情通—鸚鵡 (C)錦姿雙歸又雙去,戀影相逐還相呼-鴛鴦 (D)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後始青蔥—梅 (E)夭夭灼灼花盈樹,滿滿碩碩果在枝—橘。 四、配合題(計一題): 1. 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古代儒者時懷淑世之心,卻往往事與願違,即孔子亦不免有之嘆。後世知識分子將此一「失志」情懷寄託於作品中,乃形成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士不遇」傳統。可謂樹立此一傳統最早的典型,其後歸隱田園,透過詩文創作構築其圓滿自足的生命世界,為不遇之士提供平易可行的安身立命之道。二人皆被譽為偉大的詩人。 參考選項:(A)「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B)「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C)「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D)柳宗元 (E)蘇軾 (F)陶潛 (G)王維 (H)屈原 8 |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