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絃掩抑 ∼我與樂器的故事 故事,不一定曲折離奇才美,古老與真實亦別饒風味。 我是四年級生,已瀕「知天命」之大關。儘管,師道不傳已久矣,然今之眾人,處紛亂的年代,欲知天命恐非易事,因為,世事真的瞬息萬變!偶爾,彈彈早被世人遺忘的古調,亦能聊慰憂苦呢。 生於農家、長於田庄。兒時,對農村刻板的印象是:家家日出而作、戶戶日落而息。媽媽說:她到田裡耕種,收工回家後吃過晚飯、洗完頭髮,肚子一陣劇痛,一個醜小鴨就呱呱墜地來到人間,而我,出生的時辰竟然是地支的最後--「亥時」,可見當時的農家真是苦,總得做到伸手不見五指才得以沾著夕露回家張羅晚餐。想來,早年孩子們口耳傳唱的「農家樂」,恐怕是大人安撫不識愁滋味的小孩所編織出來的吧? 家有七個兄弟姊妹,兄姊中幸運的可以讀完小學再到工廠作工。大哥大姊先來人間報到,卻得多承擔一些責任,連小學都無法完成便挑著菜去市場叫賣。而我,在早期認命的年代中兄姊們稱羨的老么,已屬天之驕子,卻巴望學個樂器都不可得。偶爾,夜闌人靜時,悠悠聽到如慕如訴、嗚嗚咽咽的簫聲裊裊,那份悲涼,真能使孤舟之嫠婦痛徹心肺;也使少不更事的我滿溢對樂音的憧憬。 可真人各有命,早年台灣以農為業的莊稼人,大抵家境窘迫,當然無力供給子女完成高等學業,幸運的是,政府推行九年國教,我生逢其時,順利升上國中接受義務教育,國三時,父親嚴肅告知:除非考上第一志願(台中女中 ),否則必須去工廠做工。目睹兄姊憑勞力耕耘的艱辛,時刻自我惕勵:念茲在茲、焚膏繼晷、夙夜匪懈苦讀,終於皇天不負所望。 大學,總算可以彩繪自己未來的人生,儘管天天披星戴月,仍忘不了對音樂的渴求,經常藉啃饅頭、嚼土司度日,雖錙銖小錢亦攢積累疊,終在小有積蓄時買了一把古箏,成為學校古箏社的一員,每日、每日,除了工作、讀書,其餘時間皆悠游於絲絃聲中,真到人箏不相離的地步。於小有心得被推為古箏社長時,還在中興堂舉辦古箏演奏會,可跌破不少老友的眼鏡呢。如今,當思緒膠著、壓力沈重時,彈彈古調仍是消煩滌慮最好的「百憂解」呢。 |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