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文化教材第一篇
 



翰林第三冊文化教材第一篇
一、多重選擇題(計五題):
1. (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由文句中可見學《詩》的好處有哪些 (A)發人悲情 (B)感發志氣 (C)見賢思齊 (D)考見得失 (E)和睦友朋。
2. (    )孔子認為《詩》的功用 (A)體察人情事理,用以事君事父 (B)涵養性情,感發心志 (C)熟稔辭令,用以應對 (D)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E)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增廣見聞。
3. (    )「禮,與其奢也,□儉。」缺空中可填上什麼字詞而文意不變 (A)寧 (B)固 (C)豈 (D)毋寧 (E)何。
4.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告諸往而知來者」是指能從已知的道理,悟出其他的道理來 (B)「趨庭」乃言子承父教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乃言進德當精益求精 (D)「君子之遠其子」,乃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E)「子亦有異聞乎」「異聞」乃指奇聞異事。
5. (    )孔子論禮 (A)君子學禮則愛人,小人學禮則易使 (B)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C)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D)不學禮,無以言 (E)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二、單一選擇題(計十題):
1. ( )(甲)告諸往而知來者(乙)舉一反三(丙)觸類旁通(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戊)三折肱而成良醫。以上諸句,何者意義相近 (A)(甲)(乙)(丙) (B)(甲)(乙)(戊) (C)(乙)(丁)(戊) (D)(乙)(丙)(戊)。
2. (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意謂 (A)興發善性以立身成德的根本在於《詩》、禮、樂 (B)《詩》、禮、樂是內聖外王之方 (C)為學次序是:先《詩》,次禮,最末則為樂 (D)《詩》、禮、樂是孔門技能教學的三大內容。
3. ( )《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謂進德修業當持何種態度 (A)持之以恆 (B)貫徹始終 (C)奮力不輟 (D)精益求精。
4.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以上對話,可見孔門師生論學,具有何種精神 (A)打破砂鍋問到底 (B)擇善固執 (C)交相問難 (D)精益求精。
5. (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意謂 (A)禮的精神重於祭典形式的莊嚴肅穆 (B)行禮奏樂以玉帛及鐘鼓為表現之極致 (C)言禮,則不能離開玉帛;言樂,則不能離開鐘鼓 (D)禮的精神在於敬與和,而不是形式的虛文。
6. (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意謂 (A)禮樂比仁重要 (B)禮樂與仁同樣重要 (C)只要有仁,禮樂可省 (D)禮樂的根本在仁。
7. (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之言在強調 (A)節的重要 (B)和的重要 (C)和、節須並重 (D)先王之道以禮為重。
8. (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孔子為何說「大哉問」 (A)問題太大,孔子難以回答 (B)問題太空虛,難以切實回答 (C)問得很好,孺子可教也 (D)問題太大,只能簡要回答。
9. ( )孔子認為禮的實質內容,比表面形式更重要。下列何者可以佐證 (A)喪,與其易也,寧戚 (B)《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C)不學禮,無以立 (D)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10. ( )「使於四方」相當如現今政府中的哪一項工作 (A)軍事 (B)內政 (C)外交 (D)財稅。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7年10月20日(星期一)10點39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