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第一課
 



  高二甲國文301
 一、閱讀測驗(計一題):
 1.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1) 蹇叔不贊成襲鄭的理由是 (A) 趁亂而偷襲,雖勝亦不武 (B) 勞師以襲遠,乃兵家大忌 (C) 殽涵天險阻隔,秦軍必敗 (D) 勞民傷財,亡鄭無益於秦。〔松山高中〕
 (2) 穆公咒罵蹇叔:「中壽,爾墓之木拱矣!」乃謂 (A) 優柔寡斷,活不長久 (B) 貪生怕死,何不早夭 (C) 老不中用,不如早死 (D) 僭越無禮,自掘墳墓。〔松山高中〕
 (3) 下列解釋,何者有誤 (A) 「潛師而來,國可得也。」「潛師而來」即暗中出兵來襲 (B) 「使我掌其北門之管」,「管」是指律法 (C) 「無乃不可乎」,「無乃」即只怕、豈不,為反詰語氣 (D) 「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即文王曾經躲避風雨的地方。〔松山高中〕
 二、多重選擇題(計五題):
 1.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 因人之力而「敝」之/衣「敝」縕袍 (B) 鄰之厚,君之「薄」/「薄」暮冥冥 (C) 失其所「與」,不知/「與」嬴而不助五國 (D) 「舍」鄭以為東道主/便「舍」船,從口入 (E)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2. 下列何選項,燭之武是從「挑撥秦、晉」的角度來說服秦穆公 (A)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B)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C)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D)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E)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3. 關於《春秋》三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左傳》為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外傳》,詳於記事,文字優美 (B) 《公羊傳》與《穀梁傳》多釋義例,詳於訓詁 (C) 司馬遷作《史記》,以《左傳》為重要參考書之一,仿其體裁而為編年體通史 (D) 《春秋》三傳所記年代不同,《左傳》比《公羊傳》、《穀梁傳》多出十三年 (E) 《春秋》三傳皆為古文經。〔永平中學〕
 4. 網路上舉行了一次《左傳》讀書會,大家紛紛對〈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發表意見,請問以下發言內容何者正確 (A) 「心海羅盤」的葉教授說:「凡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秦、晉會圍鄭,晉、楚城濮之戰時,鄭國支持楚國是遠因之一。」 (B) 「臥虎藏龍」的玉嬌龍說:「女性影響力不可小覷,晉文公『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指他得到姊姊秦穆公夫人之助登上王位。」 (C) 麻辣教師說:「燭之武的口才真好,孔門弟子要和他辯論的話,恐怕只有子貢、宰我和曾參可以一較長短。」 (D) 櫻桃小丸子說:「『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此一東道主與《左傳》文中的方位無關,指的是具觴款客的主人。」 (E) 阿笠博士說:「什麼叫做『以亂易整』?就是以分裂代替團結,晉文公有智慧,沒落入這種陷阱之中」。〔中山高中〕
 5. 有關《左傳》、《國語》、《戰國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左傳》亦名《春秋內傳》,為《春秋》三傳之一,記事是以魯史為中心 (B) 《國語》為中國「國別史」之祖,又稱《春秋外傳》,與《左傳》文體不同 (C) 《戰國策》亦為國別史,非一人之作,其名為西漢劉向所定 (D) 《左傳》、《國語》作者不可知,《戰國策》傳為賈誼作 (E) 三書皆列入經部。

 三、題組(計一題):
 1. 不信( )喚不回,不容( )盡成灰,
 低迴海上( )宴,萬里( )酒一杯。(于右任)
 (1) (A) 成敗 (B) 青春 (C) 情人 (D) 東風。
 (2) (A) 蠟炬 (B) 前程 (C) 青史 (D) 感情。
 (3) (A) 成功 (B) 鴻門 (C) 勝利 (D) 慶功。
 (4) (A) 長城 (B) 鵬程 (C) 迢迢 (D) 江山。
 四、單一選擇題(計十題):
 1.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乃言 (A) 秦、晉、鄭三國門戶互相開放 (B) 秦、晉、鄭結為盟國 (C) 舍鄭以為東道主,秦可以從中得到好處 (D) 舍鄭以為東道主,秦、晉皆可以從中得到好處。
 2.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意謂 (A) 秦穆公有恩於晉惠公,然晉君背信忘義 (B) 秦穆公助重耳返國,然晉君闕秦利晉 (C) 秦、晉同盟,共同建牆防敵 (D) 秦君有恩於晉,貪求晉之封地。
 3.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此段文字在說明 (A) 晉、秦友好,不可缺彼此 (B) 晉欲併天下之野心,天下皆惡之 (C) 晉貪得無厭,包藏禍心 (D) 晉將天下分封群臣,以竭力抗秦。
 4.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此言目的在於 (A) 誣陷晉君 (B) 表態輸誠 (C) 提醒秦君 (D) 分析大局。
 5.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下列有關「貳於楚」的說明,何者錯誤 (A) 「貳於楚」是說鄭對楚有二心 (B) 「貳於楚」實為「貳於晉而親於楚」的省略 (C) 「貳」字此處用為動詞 (D) 指晉、楚城濮之戰時,鄭文公曾以軍隊援助楚國。
 6. (甲)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貳於楚」意指鄭對楚有二心(乙)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此番話表面甚為謙遜,其實深懷怨懟(丙) 因「晉軍函陵,秦軍氾南」,所以獨之武才有機會離間兩國(丁) 燭之武說秦君,不空言道義,全出之一「利」字(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是說我軍力量微弱,不適合攻打秦師。上列對〈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甲) (戊) (B) (乙) (丁) (戊) (C) (甲) (丙) (戊) (D) (乙) (丙) (丁) 。
 7. 詞語之詞義,會因時間而產生變化,下列「 」內的詞語,與今義相同的是 (A)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C)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D) 古之「學者」必有師。
 8.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言中隱喻何義 (A) 自責 (B) 謙詞 (C) 諉過 (D) 牢騷。〔成功高中〕
 9.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其中兩「封」字 (A) 皆為動詞 (B) 皆為名詞 (C) 上「封」字為動詞,下「封」字為名詞 (D) 上「封」字是名詞,下「封」字是動詞。〔鼓山中學〕
 10. 有關〈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選自《戰國策.秦策》 (B) 記敘秦、晉合兵圍鄭,鄭國情勢危急,大夫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往說秦君一事 (C) 燭之武巧其辭令,剖析利害,終使秦撤兵 (D) 打破弱國無外交的歷史定論。

 五、引導寫作(計一題):
 1. 作文: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任何衝突。衝突可能來自內心渴求與外在價值的差異;可能是人與人互動時的言語齟齬;可能是自私與利他之間的掙扎;或是肢體上的暴力相向…。買什麼顏色的衣服?投給乞丐多少零用錢?選什麼樣的科系?想回家卻塞車…。衝突會帶給人不悅、痛苦;然而換個角度去想,衝突也常是了解自我的契機。請你描述一個衝突的始末,並寫成文長四百字左右,首尾完整的一篇文章。
 注意:
 (1) 請依據你的主題自訂題目。
 (2) 可以善用對話、表情、動作等來刻劃衝突事件本身、衝突者心理的前後反應,或衝突所牽涉之人物、環境的微妙互動與變化等。
 (3) 重點在「呈現」衝突,而非「闡述」你對衝突的看法。〔臺中二中〕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7年10月13日(星期一)15點20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