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網路搜循正成功的故事

Warning: fopen(/home/crazy/www/cmsb/wend/gentleman/has_r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home/crazy/www/compose/reading.php on line 2077

Warning: fputs()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crazy/www/compose/reading.php on line 207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crazy/www/compose/reading.php on line 2080
 



鄭成功的歷史故事是怎樣的ㄚ
我們的習作要找資料!
可以請大大幫我好嗎?
拜託,拜託

2009-03-16 17:38:59 補充

越仔細越好ㄜ!


最佳解答網友票選 回答者: 安昭容 ( 初學者 5 級 ) 
代表知識團: 棒球帝國
回答時間: 2009-03-16 18:19:19
[ 檢舉 ]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荷蘭等西洋國家根據「國姓爺」的閩南語發音Kok-sèng-ia,稱之為「Koxinga」。

鄭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將,父為海盜出身的南明將領鄭芝龍,母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祖籍福建泉州石井(現拆分為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他在鄭芝龍投降清朝而被俘後,領軍和清朝對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期間一度以大軍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他並率軍渡過台灣海峽,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並接收其領地,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史稱明鄭時期。

生平

少年時期
鄭成功於明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日本寬永元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川內浦千里濱。父親鄭芝龍為海商及海盜之首領,於中國東南沿海及日本、台灣、菲律賓等海域擁有極大勢力。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隨母親住在平戶,直到父親鄭芝龍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後,鄭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縣石井津(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該處現為成功小學校址。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

崇禎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

崇禎十七年(1644年),鄭成功為求深造進入南京國子監就讀,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別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大明帝國滅亡;隨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進駐北京城。大明遺臣遂於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於隔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豫親王多鐸率軍南下,破揚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國,弘光帝被俘,殺之。弘光政權滅亡。

隆武時期
1645年弘光朝覆滅後,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鑑稱帝,於當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後,魯王朱以海亦稱監國於紹興,改隔年為「魯監國元年」。隆武、魯監國兩政權雖皆「矢志恢復」,卻彼此矛盾、衝突不斷,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鄭成功得隆武帝賞識,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改名「成功」、儀同駙馬;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隆武帝賜國姓[2]。這就是人稱鄭成功為「國姓爺」的由來;鄭肇基因為年紀較小,人稱「小國姓爺」。

隆武二年(1646年/清順治三年)起,鄭成功即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軍南下福建的時候,命令仙霞關守將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將軍隊撤回福州。此舉導致清軍攻入閩北時幾乎沒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學士洪承疇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兵將出走金門。鄭芝龍本以為降清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北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卻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了自己抗清的決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卻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6%88%90%E5%8A%9F
2009-03-16 18:20:04 補充

起兵抗清

鄭成功走避金門之後,便開始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的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鄭成功在烈嶼(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隆武三年(1647年)七月,鄭成功會同鄭彩部隊攻打海澄,失敗。八月,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2009-03-16 18:20:54 補充

隆武四年(1648年/清順治五年),原浙江巡撫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五月,鄭軍圍攻泉州。七月,清靖南將軍陳泰、浙閩總督陳錦、福建提督趙國祚等轉而攻擊同安,鄭軍不敵,守將、軍民死傷無數。不久,清援軍抵達泉州,鄭成功乃解泉州之圍,愴然退回海上。

同年,清江西總兵金聲桓、王得仁於江西起兵反清,清廣東提督李成棟亦投向永曆朝廷,使反清復明的聲勢一時大漲。只可惜各方反清勢力在彼此沒有默契、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大多淪為地方性的抗爭。不久後,清廷壓制了江西的金聲桓、王得仁勢力;廣東李成棟軍亦於永曆三年滅亡。

2009-03-16 18:21:33 補充

永曆三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後永曆帝冊封他為延平王,故亦有稱其為鄭延平者。

潮州之役
是時,閩南地區呈現混亂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隊以外,到處都有土豪、山賊擁據城寨,相互爭併,並且就近向百姓課收錢糧,宛如土皇帝;相較於這些地方勢力,鄭成功擁有較完善的軍備,但卻也因為軍隊太龐大,而領土太少,面臨籌集糧餉的重大問題。永曆三年十月,鄭成功決定揮兵南下,除了打擊閩南清軍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為糧源。一個多月下來,從清軍手上攻取漳浦、雲霄等地,亦平定了達濠、霞美等寨

2009-03-16 18:21:59 補充

十一月,鄭軍攻詔安不克,乃決定轉入粵東,經分水關至潮州一帶徵討不合作的零星勢力;至隔年五月之間,又第次收服了潮陽以及周邊許多山寨。

潮州守將郝尚久雖於永曆二年時就已隨李成棟反清,但其曾經襲擊施郎、鄭鴻逵的部隊,也曾經拒絕鄭成功「聯軍」的要求,並在鄭成功攻打新墟寨時派兵與鄭軍為難,與鄭成功之間素有嫌隙。永曆四年六月,鄭成功軍隊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場「不清不明」為由,出兵攻擊潮州。郝尚久部隊不敵鄭軍,只好退守潮州府城;揭陽、普寧、惠來等縣盡入鄭軍之手。

2009-03-16 18:22:23 補充

不久,清軍亦再次攻入廣東,使得郝尚久在潮州處於背腹受敵的情形,一氣之下便向清軍投降,引清軍進入潮州城,一同對抗鄭成功。鄭軍圍困潮州城長達三個月,除了久戰不克、士氣低落,亦面臨糧餉接濟問題,只得於八月解潮州圍退回閩南。

奪取廈門
永曆四年(1650年/清順治七年),時鄭成功族叔(一說族兄[5])鄭彩、鄭聯的軍隊領有廈門。鄭成功退回閩南之後,為了拓展實力乃藉口鄭聯在廈門橫徵暴斂、使民不聊生;採取施郎的獻策,用計圖取廈門。永曆四年中秋節,鄭成功趁著鄭彩離開廈門的時機,前往廈門拜訪鄭聯,鄭聯大意並未設防,慘遭刺殺身亡。

2009-03-16 18:22:41 補充

不久,鄭彩得知鄭聯的死訊,更加不敢與鄭成功作對,回到廈門便將兵權都交了出來;鄭成功自此接收了鄭彩、鄭聯大部分的部隊,並且實際取得廈門、金門作為根據地。

廈門失守
永曆四年十一月,清平南、靖南二王率數萬鐵騎攻入廣州;鄭成功奉永曆帝旨南下勤王,令叔父鄭芝莞留守廈門。十二月,鄭成功抵廣東揭陽,與鄭鴻逵會師;兩人商討後,決定由鄭成功繼續率軍南下勤王,而鄭鴻逵則移師往廈門協防。同年,魯王在閣部曾櫻等人陪同下,來到廈門投靠鄭成功,被安置在金門。 永曆五年(1651年/清順治八年)正月,鄭成功抵南澳。

2009-03-16 18:23:45 補充

二月二十五日,鄭軍艦隊於鹽州港附近遭遇風暴,鄭成功的主船險些解體、翻覆,幾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併丟失;據記載當時船上甚至連食物都無法準備,鄭成功本人也連餓兩餐。直到隔天下午風雨漸歇,鄭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邊與艦隊會合。此乃鄭成功本人於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險,事後鄭成功也重賞主副中軍船的兩位駕駛。

三月,鄭軍抵達廣東大星所。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撫張學聖得知鄭成功的主力軍隊已經前往廣東,廈門防務鬆散,似有可趁之機;乃命令馬得功、王邦俊等趁虛攻擊廈門。馬得功挾持身在南安的鄭芝豹,命其交出船艦渡載清軍往廈門,並且順利在海面上擊敗鄭軍。

2009-03-16 18:24:10 補充

面對清軍來襲,負責廈門防務的鄭芝莞未戰先怯,只顧著將財物搬運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軍相當輕鬆就攻破廈門,並將鄭家的積蓄、裝備掠奪一空。由於事出突然董夫人與鄭成功長子鄭經只來得及攜帶祖宗牌位避於海上逃過一劫。清軍僥倖偷襲得逞之後,卻沒打算留在廈門與鄭軍決戰,於是滿載戰利品即返回內陸。這時趕赴廈門支援的鄭鴻逵,正好於海面遭遇返航之馬得功部隊,將其圍困,卻被馬得功威脅將害其母、兄(鄭芝龍)性命,無奈之下只好放走馬得功。不久,鄭成功於廣東得知了廈門遭襲擊的訊息;原本他仍堅持繼續南下勤王,但終因上下將士思歸,哭聲遍聞,乃不得已班師回廈門。

2009-03-16 18:24:27 補充

收復廈門後,鄭成功追究起責任,將怯戰以逃的叔父鄭芝莞斬首;而放走馬得功的鄭鴻逵則交出兵權、自請退隱白沙,不再過問政事。

永曆五年五月,鄭成功麾下大將施琅擅自處死鄭成功手下曾德,因而得罪了鄭成功;再加上施琅、施顯兄弟一直以來仗恃著兩人的軍功與實力,在鄭成功軍中相當跋扈,使得鄭成功決定誅殺施琅一家。施琅在友人幫助下雖逃過一命,但父親、親弟都被鄭成功處死,從此與之結下深仇。施琅逃離廈門後,決定再次向清朝投降。

漳州、海澄之役
永曆五年(1651年)下半年,鄭軍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市)等地取得多次重大勝利,克復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張名振等人皆來投靠鄭成功,使鄭軍的聲勢愈形高漲。

2009-03-16 18:24:45 補充

永曆六年(1652年/順治九年)一月,清海澄守將赫文興向鄭成功投降。二月,鄭軍攻長泰,清朝派遣陳錦率大軍前往救援;兩軍於江東橋展開大戰。鄭成功仗著對閩南地形較為熟識,在江東橋附近安排了許多伏兵,大敗陳錦,殲滅多數清軍,不久即攻下長泰。

攻克長泰之後,鄭成功集結大軍進攻漳州府城,將之層層包圍。四月,清軍為解漳州之圍,於是募集百艘船艦進犯廈門,攻鄭成功所必救。鄭成功遂派陳輝、周瑞等率領百餘艘戰艦迎擊,於崇武大敗清軍。鄭軍在海上大捷,因而對漳州城的施壓沒有稍減;然而漳州守軍亦相當頑強,使得圍城的勢態持續超過半年。

2009-03-16 18:25:02 補充

幾個月下來,漳州城內的水糧已竭,士卒、百姓餓死者不計其數。據說當時,城中軍民互相爭奪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調,因為一旦被發現燃起炊煙的人家就會被搶,更傳說有人吃人肉的慘況發生。永曆六年九月,清軍將領固山額真(都統)金礪率領了萬人大軍開抵福建,進入泉州府;鄭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圍以待敵軍。鄭成功將部隊佈置於江東,欲用擊敗陳錦的同樣方式,來伏擊金礪軍,但卻遭金礪固山識破,兩軍展開混戰。鄭軍於交戰失利後,只能撤退以確保海澄、廈門的安全。

2009-03-16 18:25:18 補充

永曆七年(1653年/順治十年)四月,金礪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在清軍的猛烈砲火之下,鄭成功部隊損失慘重,許多部將戰死;鄭成功見軍隊士氣低落,親臨陣前喊話,也險遭砲擊。五月,鄭成功偵知清軍火藥錢糧不繼,於是誘敵決戰,趁清軍大舉渡河之際,以火攻大破金礪,海澄得保安全。

與清議和
清軍兩度大敗後,於永曆七年八月遣使與鄭成功議和。鄭成功見軍隊征戰連年已然兵疲馬困,也想藉此機會籌措糧餉,稍事休養,於是便答應與清朝談判。清廷擬封鄭成功為海澄公,並承諾給予一府(泉州)地方安頓兵將;這樣的條件不為鄭成功所接受。

2009-03-16 18:25:41 補充

永曆八年(1654年/順治十一年),定西侯張名振見清軍已將軍力集中於福建,則浙、直地區防務勢必空虛;於是乃向鄭成功請師,率領百艘戰艦北上,圖取江南地區。張名振的北伐之師攻入長江,直達金山寺,威脅南京城;但因為後援接濟不及,只得回師。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承諾給予興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鄭成功以「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為由,再拒絕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議;鄭成功的親弟鄭渡、鄭蔭也在使節之中。鄭成功稱「清朝沒有誠意」,並謂「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又一次拒絕清朝提出的條件。

2009-03-16 18:25:48 補充

永曆八年,南明西寧王李定國與鄭成功聯繫,希望從東、西合力進攻廣東,則明朝勢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長江北伐,攻贛、皖、蘇各省,則復興大業有望矣。鄭成功派林察、周瑞督軍西進,卻因故延誤了與李定國的約期;致使李定國孤軍奮戰,雖克復肇慶,卻於廣州城外大敗而回。李定國本來對與鄭成功會師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鄭連姻來鞏固盟誼;但卻因鄭成功屢愆軍期而誤了大事,李定國對此相當失望。

2009-03-16 18:26:09 補充

永曆八年十一月,清漳州協守劉國軒向鄭成功投降,引鄭軍進入漳州府城;漳州總鎮張世耀見大勢已去,與以下官員盡皆向鄭軍投降。十二月,鄭軍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軍隊進入興化地方。

設六官、改中左為思明州
永曆九年(1655年/順治十二年),因為永曆帝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永曆帝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朱術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7]。鄭成功同時將廈門(當時稱中左所)改名為思明州,並建造演武亭,以便鄭成功親自督察官兵操練。

2009-03-16 18:26:33 補充

同年九月,清定遠大將軍和碩鄭親王世子濟度率三萬大軍入閩,會同駐閩清軍,準備進攻廈門。鄭成功決定放棄已佔領的漳、泉兩府屬邑,並拆毀城牆讓清軍無所屯紮,藉此鞏固金、廈的防禦。與此同時,還派遣部將率領舟師兩路進擊,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廣東,令清軍腹背受敵、難以兼顧頭尾。北上鄭軍連戰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鄭軍雖一度攻取揭陽,卻遭到清援軍擊潰,死傷慘重。隔年四月,濟度調集各路水師進犯廈門,於圍頭海域遭鄭軍痛擊,清軍大敗而歸。

南征舟師返回廈門,鄭成功議處敗戰之罪,原本要將蘇茂、黃梧、杜輝一起處死,但是在眾將跪地求情之下,鄭成功決定斬首蘇茂一人,黃、杜則戴罪圖贖。

2009-03-16 18:26:49 補充

後鄭成功命黃梧鎮守海澄,還特別囑咐黃梧以戴罪之身應力圖建功;但是黃梧知道鄭成功一向治軍嚴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錯就會送命,於是便與副將蘇明商議,決定向清朝投降,獻出海澄縣城。海澄是鄭成功多年來投注了相當多人力、物力建造起來的堅固堡壘,黃梧的投降無疑給了鄭成功一大打擊。

起兵後的十多年,鄭成功的據地仍然只以廈門、金門等沿海島嶼為主。但是鄭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權,一方面深入內陸廣設商業據點〈山五商〉,開闢貨源以和外國人貿易來累積資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白人、黑人等外籍傭兵)及進口盔甲、銃砲、刀劍等武器來籌備軍力、軍備;又以內陸的商業據點為基,發展情報組織洪門。

2009-03-16 18:27:14 補充

長江、南京之役
永曆十二年(1658年/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決定大舉北伐。大軍進入長江之前,於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隔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鎮江、瓜洲,包圍南京。張煌言部亦收復蕪湖一帶十數府縣,江東一時震動。後因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意外遭到清軍突襲,致使鄭軍大敗,損兵折將,包括甘輝、萬禮、林勝、陳魁、張英等大將皆死於是役。

2009-03-16 18:27:29 補充

鄭成功兵敗後,試圖攻取崇明縣,做為再次進攻長江的陣地,卻久攻不克,只好全軍退回廈門。南京之戰可說是鄭成功生涯當中最重要的一役,卻是先盛後衰,以大敗收場,使鄭成功的反清大業受到致命挫折。

永曆十四年,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聲威復振

2009-03-16 18:28:26 補充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6%88%90%E5%8A%9F

鄭成功的故事太長了,接下來的自己看吧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2 ) | 意見( 0 ) | 評論( 0 )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分享 分享在我的 Facebook 分享在我的 Plurk 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收藏至知識團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刊登贊助網站熱門關鍵字
熱門關鍵字
相關問答
[ 台灣史 ]鄭成功的歷史故事
[ 台灣史 ]我要完整的鄭成功歷史故事
[ 台灣史 ]有關鄭成功的歷史故事?
[ 歷史人物 ][歷史]的問題!關於[時代]
[ 台灣史 ]誰可以告訴我鄭成功的歷史故事??
[ 台灣史 ]鄭成功的資料(拜託!學校的資訊小組要報告~急急急!)
更多
相關評論 (0)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其他回答(2) 意見(0)
001
回答者: 切仔麵 ( 研究生 1 級 ) 
代表知識團: 風中御兒
擅長領域: 一般疾病 | 政黨政治 
回答時間: 2009-03-16 18:12:15
[ 檢舉 ] 鄭成功的出生背景:
鄭成功,乳名福松,原名森,字名儼,號大木。祖先來自光州固始縣(今河南首潢州縣),而後遷至福建,再至廣東潮州,最後定居於泉州南安縣,其父親鄭芝龍因來往於中日之間經商,成為巨商,而後與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為鄭成功之母親)結婚,並於一六二四年(明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陽曆八月二十七日)生鄭成功於日本平戶千里濱,一六六二年(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八日(陽六月二十三日鎮) 死於台灣台南,共活三十九歲。
                     

鄭成功姓名的由來:
鄭成功於一六三一年與母親及幼弟前往中國。那時的明王朝正是奄奄 一息,崇禎皇帝於一六四四年自盡,明朝宗室迅即在南京擁立福王,即位成為弘光皇帝。可是,鄭芝龍所支持的南京政權,抵擋不住清軍攻勢,僅維持一年而亡,鄭氏又在翌年一六四五年於福州擁立唐王為隆武帝。此時已廿一歲的鄭森去拜謁隆武帝,皇帝授言:「朕以無女可賜妻與你為憾。 應勿忘朕、盡忠義」。並賜給明王朝的國姓「朱」,名字也改為「成功」,這就是「國姓爺、鄭成功」的由來。
                                               

鄭成功的反清復明大業:
清軍乘勢南進包圍福建,於一六四六年八月將隆武帝捕擄,以授官 職為條件促鄭芝龍投降。雖經鄭成功反對,鄭芝龍於同年十一月答應投 降。但是清王朝背信反將鄭芝龍送往北京幽禁,其妻田川氏則受清軍凌辱而自盡。獲知此噩耗,鄭成功在孔子廟前燒卻像徵士大夫的儒巾及儒服,立誓曰:「即日起,決心不做讀書人,要做一個軍人,為君國及父母報仇」。得知隆武帝死亡的訊息,逃亡在廣東肇慶的桂王於一六四七年即位,並改國號為「永 曆」。是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的永曆帝,被清軍追迫輾轉各地,一六五三年爵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於一六六一年亡故。明王朝壽終正寢之後,鄭成功及其族人仍繼續崇奉明朝的正朔「永曆」而不變,表示不承認異族滿清,立志「反清復明」。鄭成功後來顛覆荷蘭的台灣統治,遷移台灣,是為實現復興明王朝的計 劃,結果給台灣帶來新的命運轉變。
                                               
鄭成功前進台灣:
鄭成功轉戰中國各地,但是徒勞無功,終於一六六一年被迫陷入固守福建的廈門、金門兩島的窘況。此時,台灣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通事何斌、避債逃到廈門,對鄭成功陳述台灣土地豊饒勸其進攻,並獻上海圖。鄭成功將金門及廈門的守備交託長男鄭經,以何斌為嚮導,親自率領四百餘船隻及兩萬五千名將兵,同年四月首先佔領澎湖島,繼而將目標指向台灣。對荷蘭人抱著憤懣,尤其是郭懷一事件後敵愾心加深的台灣移民 對鄭成功的軍隊表歡迎。鄭成功迴 避面臨海峽的遮蘭奢城,襲擊防備薄弱的「普羅民遮城」,輕易而得手。鄭軍更進一步包圍「熱蘭遮城」,因而荷蘭人籠城固守等待巴達維亞援軍。台灣長官一方面向巴達維亞求援,另一方面要求原住民支援。但是,由巴達維亞派來的援軍錯失時機,而原住民的支援尚未到達以前便被殲滅。結果,荷蘭於一六六二年二月向鄭成功投降,撤退至巴達維亞。由此荷蘭在台灣長達三十八年 的統治終告結束。



鄭成功經營台灣:
鄭成功佔領赤嵌的「普羅民遮城」 之後,立即著手劃分行政區域。首先把台灣全島改稱為「東都」,將遭破壞的遮蘭奢城周圍之地命名安平鎮。赤嵌及其周圍,也即今日之台南市一 帶稱為承天府,北部設天興縣,南部 設萬年縣,並在澎湖島設安撫司,完成由一府二縣一安撫司的行政規劃。 又親自率領軍隊,往探原住民部落示威鎮壓。鄭成功以東都為明王朝的復興基地,並未僭越稱帝,僅停留於「藩主」的地位。荷蘭統治即將結束時,台灣的人口包括原住民與移民共約十萬有餘,其中移民據推測有二萬餘人。鄭成功的大軍及其家屬約三萬,可說是中國來台灣的最初的集體移民。由於人口急增,確保食糧成為焦眉之急。鄭成 功採取的對策,乃是將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有的「王田」沒收,移作新 政權所有的「官田」。此外,對承天府與安平鎮以及天興縣與萬年縣的文武官員即除了配給官捨及兵捨所需之土地外,並按家屬多寡淮許其取得必要之土地,稱為「私田」或「文武官田」。至於駐在各地的部隊,在不侵犯原住民與移民所有土地的條 件下,淮予開墾土地,稱之為「營盤田」﹝屯田﹞。因而以南部為中心 的農地開拓一舉而擴大起來,尤其是大規模的「營盤田」多達四十幾所,食糧生產也因此而激增。這些農地開發與土地度,因開啟台灣的土地私有制度而引人注目。如此一來,鄭氏一族由從前的海上勢力伸張, 如今陸上也擁有其勢力了。



2009-03-16 18:14:15 補充

鄭成功的死亡:
到台灣未滿一年,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壯志未 酬,於一六六二年五月結束了充滿波折的生涯, 享年三十九歲。他死後,因讚許其趕出荷蘭人及 開拓台灣的功績,移民崇奉他為「開山王」,在 台南建立「開山廟」。及至清朝時代,於一八七四年得到敕許建廟為「延平郡王祠」,正殿奉祀 鄭成功,後殿即奉祀其母田川氏。日本統治台灣時,把「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將鄭成功予以神化。

獲悉鄭成功死訊後,在廈門的鄭經立即趕往台灣。鄭經在台灣一旦 完成繼承安排後又回到廈門,但遭到清朝和荷蘭的聯合攻擊,於一六六四年一月帶領約七千名將兵及其家屬遷台,這是鄭氏一族所代表的反清復明勢力由中國的總撤退。

002
回答者: 小布丁 ( 初學者 4 級 ) 
代表知識團: 百萬小學堂
回答時間: 2009-03-18 20:16:49
[ 檢舉 ]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荷蘭等西洋國家根據「國姓爺」的閩南語發音Kok-sèng-ia,稱之為「Koxinga」。

鄭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將,父為海盜出身的南明將領鄭芝龍,母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祖籍福建泉州石井(現拆分為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他在鄭芝龍投降清朝而被俘後,領軍和清朝對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期間一度以大軍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他並率軍渡過台灣海峽,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並接收其領地,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史稱明鄭時期

少年時期

鄭成功母子雕像鄭成功於明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日本寬永元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川內浦千里濱。父親鄭芝龍為海商及海盜之首領,於中國東南沿海及日本、台灣、菲律賓等海域擁有極大勢力。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隨母親住在平戶,直到父親鄭芝龍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後,鄭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縣石井津(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該處現為成功小學校址。[1]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

崇禎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

崇禎十七年(1644年),鄭成功為求深造進入南京國子監就讀,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別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大明帝國滅亡;隨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進駐北京城。大明遺臣遂於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於隔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豫親王多鐸率軍南下,破揚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國,弘光帝被俘,殺之。弘光政權滅亡。


隆武時期
1645年弘光朝覆滅後,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鑑稱帝,於當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後,魯王朱以海亦稱監國於紹興,改隔年為「魯監國元年」。隆武、魯監國兩政權雖皆「矢志恢復」,卻彼此矛盾、衝突不斷,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鄭成功得隆武帝賞識,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改名「成功」、儀同駙馬;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隆武帝賜國姓[2]。這就是人稱鄭成功為「國姓爺」的由來;鄭肇基因為年紀較小,人稱「小國姓爺」。

隆武二年(1646年/清順治三年)起,鄭成功即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軍南下福建的時候,命令仙霞關守將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將軍隊撤回福州。此舉導致清軍攻入閩北時幾乎沒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學士洪承疇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兵將出走金門。鄭芝龍本以為降清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北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卻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了自己抗清的決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卻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


起兵抗清

鄭成功勢力範圍示意圖鄭成功走避金門之後,便開始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的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3]。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鄭成功在烈嶼(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隆武三年(1647年)七月,鄭成功會同鄭彩部隊攻打海澄,失敗。八月,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隆武四年(1648年/清順治五年),原浙江巡撫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五月,鄭軍圍攻泉州。七月,清靖南將軍陳泰、浙閩總督陳錦、福建提督趙國祚等轉而攻擊同安,鄭軍不敵,守將、軍民死傷無數。不久,清援軍抵達泉州,鄭成功乃解泉州之圍,愴然退回海上。

同年,清江西總兵金聲桓、王得仁於江西起兵反清,清廣東提督李成棟亦投向永曆朝廷,使反清復明的聲勢一時大漲。只可惜各方反清勢力在彼此沒有默契、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大多淪為地方性的抗爭。不久後,清廷壓制了江西的金聲桓、王得仁勢力;廣東李成棟軍亦於永曆三年滅亡。

永曆三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後永曆帝冊封他為延平王[4],故亦有稱其為鄭延平者。
1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
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資料儲存中
精選關鍵字
施琅 洪秀全 孔明 隋文帝 康熙 乾隆 毛澤東 楊堅 哥倫布 司馬炎 雍正 周瑜 司馬懿 孫權 張飛 鄭成功 劉銘傳 光緒 希特勒 秦始皇 關羽 康有為 慈禧太后 司馬昭 鳳雛 溥儀 梁啟超 林爽文 曹植 武則天 鄧小平 黃忠 李世民 拿破崙 劉備 吳三桂 曹操 朱元璋

最新歷史人物
發問中
已解決
古代有一位將軍
中國古代誰姊姊甲狀腺亢進(脖子腫大)?
袁世凱有否破壞軍紀?
希特勒是個崇高偉大的人 為何歐洲討厭他
諾貝爾的資料
更多
織田信長的生平簡介
清末鄭板橋對詩壇的影響
關於中國三國時代武將問題
歷史小故事


本文張貼者:陳俊天〔張貼時間:民國100年3月24日(星期四)9點37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