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視網膜晶片讓盲人重見光明 q
 
﹗﹗﹗觀看留言:此文章已經有1則留言 ﹗﹗﹗


視網膜晶片讓盲人重見光明

交通大學在96年6月宣佈要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電機系教授劉文泰合作,並於97年初在台、美兩地同步進行第二代視網膜晶片人體實驗,而由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領軍的本土研究團隊,則正積極研發另一種更進步的「新世代視網膜晶片」,希望能夠讓盲人在「看得見」之外,還能「看得清楚」。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醫師林伯剛原本一直認為用晶片讓盲人重見光明是天方夜譚,1999年得知吳重雨博士已發表了幾篇相關論文,打電話去詢問了解後展開跨領域合作,並開始將晶片植入動物的視網膜,進行各種測量。這項研究遇到的困難極多,在2001年之後,資訊科技進步,加上視網膜的諸多功能慢慢解開,於是視網膜晶片的研究又重新受到關注。

吳重雨博士在研發視網膜晶片時,捨棄用電線連接晶片的較簡易方式,而選擇了較難但對使用者較方便的光學無線傳輸途徑,還大幅提高晶片解析度,並盡量利用視網膜原有的處理功能,這些困難工作都拖慢了他們的研究進度,但也使他們的晶片功能更強。由於吳重雨博士堅持留在這個領域,終於使得台灣的研究團隊,成為全世界少數幾個有能力發展視網膜晶片的團隊之一。

視網膜晶片主要是取代視網膜的功能,要把訊號傳回大腦,還是要靠視神經的傳導,所以,若盲者的視神經節已經損壞,例如:青光眼和糖尿病造成的眼盲,目前還沒有辦法重見光明。然而,科學家還不很清楚其他視覺細胞間分辨色彩與運作機制,因此,現階段的視網膜晶片只能先讓盲人看到很簡單的黑白影像,但對盲人來說已經是從無到有往前跨了一大步。

視網膜晶片其實是一種「仿生」裝置,由於生物結構的功能非常複雜,隨著科技進步,晶片功用越來越強大,逐漸可以模仿一部份生物結構的功能,所以仿生裝置的研究在近幾年逐漸成為顯學。交大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俐如表示,仿生裝置的應用非常多,除視網膜晶片外,如脊髓損傷,也可以用晶片偵側腦部發出的「想動」訊號,再代替受傷的脊髓發出「要動」的訊號給肌肉,刺激肌肉依指令動作,這對安裝義肢的截肢者也有用。

【註1】內文摘錄於:科學人雜誌第70期,2007年12月出刊,李名揚撰文,p.84∼ p.92。

【註2】相關文章已建置於本協會【資訊園地】資料夾,可至協會借閱,或自行上網至 科學人雜誌網站進行流覽。

Aleen祝福滿滿


回[信件轉記收藏盒] 好文章跟你一同來分享,一起來學習文章封面


本文張貼者:笑笑鴿〔張貼時間:民國97年3月8日(星期六)7點05分〕 | 寫信給笑笑鴿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