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北投硫穴記 課文語譯
 



北投硫穴記 課文語譯
一 我問原住民硫土的產地,原住民指著茅屋後面的山腳下。第二天我拉著友人顧敷公先生一同前往,坐上了獨木舟,由兩位原住民少年划船。順著磺溪進入,溪流的盡頭是內北投社,我們叫來部落裡的人當嚮導。
二 轉向東走了半里路,進入刺人的茅草中,強韌的茅草高一丈多,必須用兩手撥開,側著身體進去,烈日逼照在茅草上,暑氣蒸騰,覺得非常悶熱。茅草下有一條小路,曲折綿延僅容蛇行。顧先生有登覽勝境的強健體力,和嚮導同行,常常走在前面;我和隨從跟在後面,五步以內的距離,已看不見對方,擔心可能彼此會走失,就各自聽呼應聲來判斷彼此距離的遠近。
三 大約走了二、三里路,渡過兩條小溪,大家都穿著鞋子涉水。又進入幽深的樹林中,樹木非常茂盛, 有大有小,我們都不能分辨它的名稱。老藤纏繞盤結在樹上,好像虬龍盤繞;風吹過來,樹葉掉落,有的像手掌那麼大。又有巨大的樹木從土中冒出來,才長出兩葉,它的樹幹已經大到十人才能合抱,嚮導說這是楠木。楠木剛長出時,已經具備大樹的整體,經過的時間愈久,它的材質則變得愈加堅硬,但始終不會再加粗,大概和竹筍成長的過程一樣。樹上傳來各種鳥聲,都是耳朵第一次聽到,眼睛無法看到牠們的形狀。有時涼風吹著肌膚,幾乎忘記了炎熱。
四 又越過五、六個陡峭的山坡,遇到一條大溪,溪流寬四、五丈,溪水潺潺流在險峻的岩石間,和岩石都呈現深藍色,嚮導說這裡的水發源於硫穴底下,是溫泉。我用一根手指頭試探水溫,水還很熱,拄著手杖踩著險峻的岩石渡過溪水。
五 再前進了二、三里路,樹林忽然中斷,才見到前山。再登上一座小山頂,感覺鞋底逐漸熱起來,看到草色枯黃沒有生機。遠望前山的半山腰,白氣接連不斷,像山雲忽然湧出,飄蕩在青翠高聳的山峰之間, 嚮導指著說:「這就是硫穴。」風吹過來,硫磺氣味刺鼻難聞。
六 再前進了半里路,草木都不生長,地面熱的像火烤一樣;左右兩邊山壁有許多巨大的岩石,被硫氣侵襲,腐蝕剝落有如粉末。有白氣五十多道,都從地底下奔騰飛濺出來,沸騰的水珠飛噴濺射,離地面大約有一尺多高。我提起衣袍靠近洞穴旁觀看,聽到有如怒雷的聲音在地底下震蕩,又像驚濤聲和鍋子沸騰的聲音相交錯。地面又很危險像要移動,令人心裡驚怕。大概周圍一百畝之間,實在像一個沸騰的大鍋子,我的身體走在鍋蓋上,所依賴而能夠不陷下去的原因,是熱氣撐起來的緣故。右邊巨石之間,有一個洞穴特別大,我想巨石不可能陷落,就到巨石上俯視這個洞穴,洞穴中毒氣撲來,眼睛不能張看,一薰到毒氣,頭腦都快要裂開,趕緊後退了一百步才停止。左邊有一條溪流,聲音像江水傾峽而出,這是溫泉的源頭。
七 我們回到幽深的樹林休息片刻,順著原路回去。衣服薰染了硫磺氣味,接連幾天都不消散。我才知先前剛到北投的時候,聽到像江水傾峽而出,有沖垮山崖的氣勢,那種不停轟擊耳朵的巨響,原來就是硫穴沸騰的聲音。於是我寫了兩首律詩:
    大自然匯聚著奇偉的構造,高峻的山岡湧
出沸騰的泉水。沸騰的泉聲有如怒雷,震動了大地;有毒的硫氣,撼動了山頂。山溪兩旁的松樹長期枯槁,硫穴周遭的草木乾枯的像要燃燒似的。遠處美麗的山峰,有如蓬萊、瀛洲等仙山遙遙在望;而在此地採煉硫磺,像是煮白石迎接神仙。
  五月行人稀少,西邊有座火山。哪知泉水沸騰的地方,讓人難以行走。高大的岩石,被硫氣侵蝕,像粉末般剝落;被硫氣薰染,形成駁雜的紋路。轟隆的巨響傳遍十里之遠,它並不是流水的聲音。
內容分析
  本文為作者郁永河探訪北投硫穴遊記。文中以順敘法分四部分敘述:第一部分(第一段)陳述旅遊背景,第二部分(第二∼四段)敘述往硫穴途中景觀,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描述硫穴景觀,第四部分(第七段)以兩首律詩總結此次旅遊所見、所聞、所感。
  第一部分,作者陳述旅遊背景:旅遊目標為茅廬後山麓間的硫穴;人員有作者、顧君、操楫二番兒、嚮導;交通工具備有莽葛(獨木舟);旅遊時間第一段雖未言及,但由下文「暑氣蒸鬱」、「五月行人少」可推知為夏季;起點作者以「緣溪入」道出,而所「入」之地是何處?首段中並未點明,然由「余問番人硫土所產」、「命二番兒操楫」、「呼社人為導」,連用二「番」一「社」(番社),其意象顯示硫穴所在須番人才知悉、前往交通工具須番人才熟諳操作,甚至溪盡之後須番人嚮導才能抵達,則此次旅遊之地已可想而知,必為一蠻荒天地。此段短短數語清楚地交待了旅遊背景,並成功地指出下文的蠻荒之旅。
  第二部分,正式揭開探訪硫穴時沿途所見的荒僻景觀:第二段敘述莽原景象,第三段述深林奇景,第四段記溫泉境況。
  第二段接續首段行程,描述由水路轉換陸路後二、三公里的莽原景象。作者先以白描筆法描述莽原中茅棘高丈餘,人行其中不但須以手撥開茅棘,還無法昂首闊步,須側著身體局促而行的艱難;以及潛行茅棘叢中,烈日曝晒、暑氣蒸騰的煩躁悶熱。文章至此,茫茫茅棘看似荒蕪一片,了無出路。然而接著作者卻巧下一筆─「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為莽原之旅的柳暗花明轉出一條出口,此出路雖綿延曲折,雖僅容蛇行,但已為轉出莽原預下伏筆。段末作者以「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道出身行莽原的艱險無助,並以「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寫出同行其中,惶惶不安、戒慎小心,必須彼此照應的歷險心情。
  第三段作者以「兩小溪」畫開二、三公里茅棘蛇徑的莽原旅程,然而轉出莽原,接續「兩小溪」之後景觀又如何呢?兩溪雖小,小到不須仰賴獨木舟, 僅涉水而行即能通過,但溪前溪後卻有天壤之別,溪前的荊天棘地、暑熱蒸鬱,溪後一轉而為一片林木蓊翳、禽鳴萬態,千奇百怪,涼風襲肌的「深林」。作者於上一段莽原鬱熱旅程後呈現本段的幽深林相,雖為順敘而來,卻也自然天成地營造了波瀾跌宕的文章氣勢。而對「深林」景觀的描述虛實相襯,詳略相成,更是錯落有致、韻味盎然。首先作者以實筆運用視覺摹寫,詳述「深林」林相:「林木蓊翳」、「老藤纏結其上」、「風過葉落」、「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又於視覺摹寫之中,或善用譬喻,使摹寫之景具體呈現:「老藤纏結其上」之景,以「若虬龍環繞」表現老藤纏結千迴百折、活動靈轉於樹幹之狀;「風過葉落」之景,則以「有大如掌者」呈現樹葉闊大、隨風飄落的壯觀畫面。或結合作者心靈使摹寫之景情意盎然:「林木蓊翳」之景,以「大小不可辨名」之感受,呈現深林、林相龐博幽深之境;對於「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更以「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之悟,呈現深林中獨樹一格的深奧理趣。如此摹寫、譬喻、感悟交溶,成功地營造出深林深不可測、奇不可當的自然生命力。接著作者輔以虛筆略記深林中所聞、所觸之景。樹上禽聲僅以「萬態」點出,襲肌之風亦僅以「涼風」略記;而禽聲、涼風亦以虛筆:「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幾忘炎暑」淡描。然而虛筆略記之餘,卻留下思考空間,令人想像深林中禽聲、涼風的無邊無盡,餘韻盎然。
  第四段記離開「深林」後的「溫泉」體驗。上一段描述「深林」已展現千奇百怪、深不可測,而漸行進入此段「溫泉」旅程,景觀更驚更險。作者首以虛筆略語「越峻坂五六」帶出此段旅程之高險,繼以實筆開展出大溪之大(廣四五丈)、溪流之險(水潺潺巉石間)、溪水之深(與石皆作藍靛色─水色愈深水域愈深),這本已令人驚惶,而導人之語(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不僅為旅程的驚奇增添一筆,更是往目的地推進一層。既然大溪發源於硫穴下,流到此地是沸泉,可見硫穴應是離此不遠。所以作者在經由實證(以一指試之,猶熱甚)後,小心翼翼地「扶杖躡巉石渡」,往呼之欲出的硫穴前進。
  第三部分,描述從遠望硫穴到近探硫穴所見的奇特景觀。第五段作者運用懸疑技巧,眼前是與林木蓊蔚、禽鳴水流大異其趣,竟是「林木忽斷」、「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草色萎黃無生意」、「前山半麓,白氣縷縷」等異常特殊的景貌和腳程。為什麼會和前面如此懸殊?正當讀者疑惑不解的時候,作者適時藉導人之口道出:「是硫穴也。」原來眼前所見、腳底所踏,種種異象都是由於「硫穴」所致。這樣的行文布局,使文章氣勢波折迭起,頗能引人入勝。而謎底揭曉後,補上一句「風至,硫氣甚惡」, 更加證實硫氣的「惡勢力」。這種種異常景象,既是導因於「硫氣」威勢,而「硫穴」未至,威勢已夠懾人,那麼「硫穴」所在,必更甚之,這為下文硫穴令人驚悚的奇景預下伏筆。
  第六段為硫穴的特寫,是全文的重心。作者運用層遞技巧,由硫穴四周而硫穴旁,然後硫穴上,層層遞進,描繪出硫氣騰激、毒焰撲人的場面。第一層大抵以視覺摹寫進行具體呈現:「草木不生」、「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加上「地熱如炙」觸覺摹寫兼明喻,硫穴附近著實是一片荒蕪凋蔽、枯萎剝蝕的景象。騰激噴濺的白氣,多達五十幾道,可想見這些硫氣腐蝕力之強大。第二層向硫穴更進一步,先以聽覺摹寫結合譬喻來描述穴旁景觀,尤其是針對地動之聲:「(如)怒雷震蕩地底」、「(如)驚濤與沸鼎聲間之」。接著改以觸覺「地復岌岌欲動」托出硫穴旁的奇險,而當讀者跟著驚疑、心悸之際,作者已鎮定地運用想像力,把穴旁周圍比成「沸鑊」,明白自己走在上面而能不陷下去的原因,是由於「熱氣鼓之耳」。寫來令人提心吊膽,硫穴之險惡也就躍然紙上。第三層作者進而冒險,在判斷「巨石無陷理」之後,登上巨石俯瞰硫穴;沒想到,「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非但無法探個究竟,還有如落荒而逃─急退百步乃止。雖然行動受挫,卻更凸顯硫穴的奇絕可怕,「遊客」只能遠觀,只能被動地接受它所呈現的風貌。末了補敘左旁水聲巨大的溪流,原是沸泉的源頭,呼應第四段導人所言「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
  第四部分,即是末段,除了描述踏上歸途後的感受,還加入兩首律詩進行詮釋和收束。作者「急退百步」,直退到來時的「深林」驚魂方定;不過,硫氣仍盤據在衣服上,經過幾天還是遲遲不散,所謂餘威猶存。作者初到北投,就聽到「飛倒峽聲,有崩崖轉石之勢」,那時他認定是附近的「千尋瀑流」所發出的巨響,可是找了好幾天,一直沒發現聲音的來源。
  如今,探訪硫穴歸來,才恍然大悟,之前「倒峽崩崖,轟耳不輟」的聲音,原來是硫穴裡的沸騰聲。謎團雖是解開了,然而驚心動魄、遠傳十里的巨響,卻有如硫氣般,久久繚繞著。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8年9月25日(星期五)14點40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