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戰國策相關文章選讀
 
﹗﹗﹗觀看留言:此文章已經有1則留言 ﹗﹗﹗


相關文章選讀
◇一驚弓之鳥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 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僕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戰國策 楚策四)
【語譯】
天下諸侯聯合抗擊秦國,趙國派魏加去見楚國的春申君說:「您定下大將的人選了嗎?」春申君說:「定下來了,我準備委任臨武君為主將。」魏加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射箭,我願意用射箭的事打個比方,可以嗎?」春申君說:「可以。」魏加說:「從前,更羸和魏王站在廟臺的下面,仰頭看見即將飛近的大雁。更羸對魏王說:『我能為大王引弓虛發把鳥射下來。』魏王說:『你射箭的技術能達到這般地步嗎?』更羸說:『可以。』一會兒,那隻大雁從東方越飛越近,更羸引弓虛發,果然把牠射了下來。魏王說:『你的箭術,怎麼到達這樣神乎其技的地步呢?』更羸說:『沒什麼,這隻大雁是受過驚嚇的!』魏王說:『喔,先生怎麼知道牠受過驚嚇呢?』更羸回答道:『那沒什麼,看牠飛的速度比旁邊的大雁慢,鳴叫聲音淒涼悲傷。飛得慢,是因為舊的創傷發痛;鳴叫悲傷,是因為牠長期失伴。舊的創傷未痊癒,驚心的陰影未消除,以致於牠一聽到弓弦的聲響,就為了避箭而極力高飛,終於牽動舊傷,墜落了下來。』如今臨武君是個曾經被秦國打敗的將領,猶如驚弓之鳥,不可以委任他為抵抗秦軍的主將。」
【賞析】
戰國時期,天下諸侯採取合縱政策共同對付西邊的秦國。趙國派使者魏加到楚國拜見春申君,問楚國可有能帶兵打仗的將領,春申君說打算派臨武君擔任大將。魏加認為臨武君是秦國手下的敗將,不宜擔任此職。就講了這個寓言,說明臨武君心有餘悸,讓他帶兵會有問題。「驚弓之鳥,虛發而下」,今天我們用這個成語典故,比喻受過驚嚇的人,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
這個寓言給我們的啟示之一:人人都可能受到打擊和挫折,受到打擊挫折的人,他的心靈會留下慘痛的傷痕,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但關鍵的是,如果老是為過去的失敗而感傷不已,甚至不能自拔,那麼這種情感脆弱、意志消沉的人,就容易再次遭遇失敗。
啟示之二:只要我們對事物有深入仔細的觀察,就能發現鍥入之點,掌握事物的特質及要害,達到預期的效果。更羸看到徐飛悲鳴的大雁,從其外表的疲憊不堪看到了其內在的悲傷不已,因此,他恰當地利用對方的弱點,就達到虛弓下鳥的神異效果。
◇二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戰國策 楚策一)
【語譯】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各諸侯國害怕昭奚恤(楚國名將),實際上怎麼樣呢?」群臣沒有能回答的。江一回答說:「老虎尋求各種野獸來吃,得到了一隻狐狸。狐狸說:『你可不敢把我吃掉!天帝讓我做群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天帝的命令啊!你如果以為我說的話不可靠,我走在你前面,你跟隨在我後面,看看各種野獸看見我而敢不逃跑嗎?』老虎以為狐狸的說法是對的,所以就跟著牠一起走。群獸看到牠們都逃走了,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走,反而以為是害怕狐狸才逃走的啊!現在君王的土地方圓有五千里,全副武裝的將士上百萬,而專門委託給昭奚恤來統帥,因此北方諸侯國害怕昭奚恤啊!那實際上是害怕君王的武裝將士啊!這就如同群獸的害怕老虎一樣。」
【賞析】
這個寓言故事藉江一回答楚王之問,引出狐假虎威這件事:狐狸本無威勢,只是藉助老虎之威勢而恫嚇百獸。狐狸似乎威風八面,連老虎也受了欺騙。倘若把狐狸與老虎分開,真相立刻大白。
這個故事諷刺那些無恥之徒,假藉他人權勢以嚇唬弱者,欺凌善良的卑劣行為。一件複雜的事物,往往被許多表面現象蔭蔽著,真假混雜。我們要善於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步步深入,才能揭露事物的本質。否則,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三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1,士以故○2歸○3之,而卒賴○4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5。嗟呼!孟嘗君特○6雞鳴狗盜○7之雄○8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9,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10,尚何取○11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釋】
○1得士:得到有才能的人。
○2以故:因為這個緣故。
○3歸:歸附。
○4卒賴:終於依靠。賴,憑藉。
○5脫於虎豹之秦:從像虎豹一樣凶惡的秦國逃脫出來。
○6特:只,不過。
○7雞鳴狗盜:秦昭王十年(西元前二九七年),孟嘗君入秦被囚,得門客中善學狗叫者之助,盜得宮中狐白裘獻給昭王寵妾,得以獲釋。到函谷關時,天未明,又一門客學雞叫,騙開關門,因而能脫險返齊。
○8雄:首領。
○9擅齊之強: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擅,音ㄕㄢˋ,擁有。
○10南面而制秦:南面稱王而制服秦國。南面,古代帝王聽政南向而坐,此指稱王,有稱霸天下之意。
○11尚何取:又何必採用。尚,還、又。
【語譯】
世人都說孟嘗君很能得到才能之士,所以才能之士都來歸附他,終於憑藉這些人的力量,使他從像虎豹一樣凶惡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個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裡說得上能得到才能之士呢?否則,擁有齊國的富強,只要能得到一個真正的才能之士,應該就可以南面稱王而制服秦國了,哪裡還用得著雞鳴狗盜的力量呢?雞鳴狗盜的人物都聚在他的門下,所以真正的才能之士便不願來了。
【賞析】
本文是王安石對史記 孟嘗君列傳的讀後感。他認為孟嘗君門下的「雞鳴狗盜」之徒不是士,從而否定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說法。為了駁斥「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說法,作者首先提出這種傳統說法的主要理由:一是孟嘗君善於得到士,士因此而投奔他;二是他最後依靠門客的力量從虎豹之秦逃脫出來。王安石怎樣駁倒這些傳統的看法呢?首先,他抬高士的標準,認為雞鳴狗盜之徒不是士,孟嘗君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因此稱不上得士。從總體上否定了「孟嘗君能得士」的說法。接著又用了一個反問句:「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以激問的語氣來論述,假使孟嘗君真正能得士,那應該可以輔佐齊王稱霸於天下,不必借助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最後,作者用了一個邏輯推理,指出:也正因為他依靠的是這些雞鳴狗盜之徒,真正的士就不會來到他的門下。這就駁斥了「士以故歸之」的說法。
雖然是僅有九十字的短篇,在藝術上給予讀者的卻是一種咄咄逼人、不可阻遏的氣勢。真是「文極短而氣極長」,生動地顯示了王安石散文的陽剛之美。後人稱王安石是短章聖手,當不為過。
這篇讀後感的另一個長處是見解新穎,自立一家之言。單是這種膽識和勇氣,就很可取。讀書貴在有獨立創造的思考,而且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不過,有些文評家則認為王安石的論述也並非無懈可擊,他把士的標準提到那麼高的程度,並沒有多少根據。特別是他那得一士就可以「南面而制秦」的論點,似乎站不住腳。齊國能否戰勝強大的秦國,需要研究齊、秦雙方的許多因素和條件,絕非只靠一士就能扭轉乾坤。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8年3月12日(星期四)14點54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