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標題: 第四冊第一課
 



高中國文科 翰林本第四冊第一課

一、閱讀測驗(計一題):
1.
  「唱起唐山謠,眼淚親像大雨澇;唐山過臺灣,血汗粒粒像飯丸。」這是三百年前的臺灣俗諺。三百年了,我們這些後輩子孫,端著可樂咖啡,坐在沙發椅上,遙控著彩色電視機,顯然已經無法去想像那遙遠的年代裡,祖先們是如何的辛勤操勞;書冊所能告訴我們的,只有一些片斷的印象,渡大海,入荒陬,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但是真能令我們心神震顫的,卻不在於史書中的描述,而在於老人家口中說出的古老諺語,在於民間流傳的福州三把刀,在於古廟中的唐山神像,在鄉下那種丟棄一粒米就要受責打的習俗上,也在於像〈薪傳〉這樣的舞蹈中。(阿盛〈唱起唐山謠〉)
( )(1)「在於老人家口中說出的古老諺語,在於民間流傳的福州三把刀,在於古廟中的唐山神像,在鄉下那種丟棄一粒米就要受責打的習俗上。」上一段文句,應用了何種修辭 (A)比喻 (B)層遞 (C)排比 (D)映襯。〔徐匯高中〕
( )(2)下列詞語,何者文義和「篳路藍縷」不同 (A)創業維艱 (B)披荊斬棘 (C)胼手胝足 (D)口舌成瘡。〔徐匯高中〕
( )(3)關於此文,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本文作者由實物的觀察、故老的口傳,感受祖先開疆闢土,以啟山林的艱苦 (B)文中暗責現代青年,在優裕的生活條件下卻耽於逸樂、數典忘祖 (C)文中作者將先人篳路藍縷的艱辛,化為肢體語言的呈現,讓人真正有所感 (D)〈薪傳〉是本文作者阿盛所編,記載先民渡海來臺、創業艱難的舞碼。〔徐匯高中〕

二、多重選擇題(計五題):
1. (    )下列各組「 」中的字,其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鄭氏「作」之,清代營之╱昭告神明,發誓述「作」 (B)侷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雞鳴不「已」於風雨 (C)凡八十有八篇,表圖附「焉」/遂與外人間隔,不復出「焉」 (D)若涉深淵,「彌」自儆惕╱每一獨往,動「彌」旬日 (E)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斷簡殘「編」,蒐羅匪易。
2. (    )下列「 」內字詞的易義,何者正確 (A)「篳」路藍縷:荊條竹木之類 (B)「喋」血:踐踏 (C)荒「陬」:草木叢生的地方 (D)「徵」文難:求取 (E)以立我「丕」基:大。
3. (    )下列各項的詞義敘述,何者正確 (A)「兢兢業業」、「臨深履薄」,均可用以形容形勢危急 (B)「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坐井觀天」,均可用以比喻所見之小 (C)「半付祝融」、「付之一炬」,均可用以形容被火焚毀 (D)「篳路藍縷」、「蓬戶甕牖」,均可用以形容生活貧困 (E)「莫敢自遑」、「夙夜匪懈」,均可用以形容奮勉不怠。
4. (    )下列「 」中的詞語經替換後,仍能完整正確達意者為 (A)因為老成「凋謝」,因此先民的流風遺俗難以考證:崩殂 (B)歷史是先民智慧、經驗的累積,藉由史書的記載,可作為後世之「龜鑑」:殷鑑 (C)臺灣「改隸」之際,許多抗日英雄,英勇抵抗:割讓 (D)縱橫上下,鉅細靡遺,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臺灣通史》 (E)雲門舞集表演的『渡海』,表現出先民飄洋過海來臺灣,「篳路藍縷」的精神:胼手胝足。
5. (    )〈臺灣通史序〉 (A)序,亦作敘,古代多置於書末,後世則置於書前 (B)《臺灣通史》記事起於隋代,終於割讓 (C)「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乃喻貧困之痛苦 (D)「郭公夏五」乃喻文字脫漏 (E)「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兵戎」為戰爭之意,以修辭學言之,屬借代格。〔臺南一中〕

三、題組(計一題):
1.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李白〈行路難〉其三)
( )(1)關於上引詩歌,下列「 」內動詞,何選項是屬於被動用法 (A)子胥既「棄」吳江上 (B)屈原終「投」湘水濱 (C)有口莫「食」首陽蕨 (D)且「樂」生前一杯酒。
( )(2)從詩句前後內容判斷,「李斯稅駕苦不早」句中「稅駕」一詞應是何意 (A)追逐高位 (B)致仕休息 (C)歸隱山林 (D)求道成仙。
( )(3)(甲)上蔡蒼鷹何足道(乙)屈原終投湘水濱(丙)秋風忽憶江東行(丁)有耳莫洗潁川水。上引四個典故所指人物,依時代先後排列,其次序應為 (A)(乙)(丁)(丙)(甲) (B)(丁)(甲)(乙)(丙) (C)(丁)(乙)(甲)(丙) (D)(甲)(乙)(丁)(丙)。

四、單一選擇題(計十題):
1. ( )「喋血山河,藉言恢復。」意謂 (A)犧牲慘烈的革命志士,無法再現身 (B)抗清志士,血流遍地,號召反清復明 (C)抗日英雄,犧牲慘烈,號召起義 (D)革命黨人,號召起義,但壯烈犧牲。
2. ( )〈臺灣通史序〉一文中,每段皆以何者為主眼 (A)史 (B)臺灣 (C)舊史氏 (D)仁、孝。
3. ( )「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作者要我們警惕的是 (A)以先民墾荒的精神來建家園 (B)緬懷祖先德澤,不可稍忘 (C)取資祖先的創業經驗 (D)繼往開來,傳承民族命脈。
4. ( )何者是連橫修《臺灣通史》「徵文難」的原因 (A)斷簡殘編,郭公夏五 (B)老成凋謝,巷議街譚 (C)開山撫番,析疆增吏 (D)代之盛衰,俗之文野。〔嘉義高中〕
5. ( )「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連橫這句話所敘述的是 (A)喋血山河,藉言恢復 (B)開山撫番,析疆增吏 (C)綱舉目張,百事俱作 (D)外交兵禍,相逼而來。〔建國中學〕
6. ( )〈臺灣通史序〉有「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之語,作者此言意在強調 (A)保存史籍,確有其必要 (B)殘缺不全的史料,有待蒐集查證,方可採用 (C)野史雖多穿鑿附會之說,但也有可信之處 (D)史料蒐尋匪易,修臺之史實難。〔錦和中學〕
7. ( )下列四組完全「沒有錯字」的是 (A)開務曾物/以裡測海 (B)人僧鼎沸/玄歌不錯 (C)招人揶揄/木然回首 (D)驕矜自滿/遴選幹部
8. ( )出生於「二二八事件」發生當年的詩人陳芳明有首詩作:「一九四七年的海島,以沉沉的回聲迎接我的出世,後來父親追憶說:『(甲)是出殯行列的輓歌(乙)春耕還未開始(丙)那不是春雷(丁)墓草已遍植滿地』。父親以悸動的聲音說:『啊!歉收的一九四七,已提早有了死亡的豐收。』」正確的順序應是 (A)(乙)(甲)(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武陵高中〕
9. ( )「掌燈人上吊之後/一盞掛了兩百七十五年的風燈/溘然滅了/『痛哭六軍皆縞素』/動人的消息猶眾口嘖嘖/江南已相繼『順治』/愛新覺醒 這把新發於硎的刀/所向無敵 獨你仗劍而起/焚儒服以為誓/—『不信中原不姓朱』」,上列詩句中的「你」指的是 (A)左光斗 (B)林爽文 (C)鄭成功 (D)朱一貴。〔臺中女中〕
10. ( )關於〈臺灣通史序〉的課文文意,下列說明何者不當 (A)「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連橫強調史書至少有保存史料的功用 (B)「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意謂街談巷語多荒誕,穿鑿附會,難以從熟悉掌故的人口中得知真相 (C)「而舊志亦不備載也」指的是不詳載朱一貴、林爽文的喋血山河,藉言恢復的兵戎事件 (D)連橫所責舊史誤謬,包括清朝以島夷、海寇視荷人、鄭氏之事,且闕而弗錄的錯誤態度。〔徐匯高中〕

五、引導寫作(計一題):
  人的想像能力多麼不可思議!如果有一天,醒來後,發現你不是你,而是另一個人,或者是另一種生物,甚至只是一樣東西,會是什麼感覺呢?請馳騁你的想像力,去體會當角色變換以後心裡的感受,以及可能面對的問題。題目自訂,字數不限,但第一段必須以「一醒來,發現自己變成……」開始。至於變成什麼人或物,有生命的,無生命的,完全由你選定。




本文張貼者:張老師〔張貼時間:民國98年2月23日(星期一)19點21分〕

部落格首頁


學習的故鄉首頁
本站公告:〔您越需要我們,我們就越有創意〕 本站說明書:〔發現故鄉還有改進的地方,請來信告訴原丁們〕
觀察應用學習點數 :〔咱的故鄉有您的參與,會使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展現更豐富精彩的學習畫面〕 〔期待藉由無障礙網頁設計,能讓視障小朋友更愛看書、更愛寫作且更愛學習〕:盲用電腦「心得分享」
〔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學習環境,請勿任意在本站散播商業廣告與不合法文件或聯結〕:本站宣示